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趙孟頫的“軟肋”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2: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1624]次

元季書畫巨擘趙孟頫,是中國繪畫史上一位具有承前啟後意義的領袖型yabo22官网 。由趙孟頫所倡導的“以古開今”和“以書入畫”的觀點,對後世影響極大。前者一反“大斧劈”—統天下的南宗院體,重續蕭散簡遠,淡雅質樸的古意;後者是對毛筆表現潛能的進一步挖掘,為日後對筆墨獨立價值的開發乃至對丘壑中心地位的僭越埋下了伏筆。從某種意義上說,元代文人畫將畫家的價值觀念與其筆下對應圖式相匹配的曆史性勳業,正是在趙孟頫的理論規導和實踐垂範之下才終於取得的。
    趙孟頫對文人畫複興的啟引之功有目共睹,曆曆在案,對此,即使是長期將趙視為超越對象,懷有複雜心態的董其昌也不得不承認。董其昌在《畫眼》中寫道:
    元時畫道最盛,惟董、巨獨行外,餘皆宗郭熙,其有名者曹雲西、唐子華、姚彥卿、朱澤民輩。出其十不能當倪、黃一,蓋風尚使然,亦由趙文敏提醒,品格眼目皆正耳。
    另外,對趙孟頫本人的畫風和成就,董其昌也不無肯定。董在跋趙孟頫《鵲華秋色圖》中嚐謂趙:“兼北苑、右丞兩家畫法,有唐人之致去其纖,有北宋之雄去其獷。”認為趙孟頫甚至比王維和董源更為出色。由於趙孟頫自身的成就和對文人畫發展的貢獻,在早期“元四家”的提法中,本以趙為冠冕,如王世貞《藝苑卮言》謂:“趙鬆雪孟頫、梅道人吳鎮仲圭、大癡老人黃公望子久、黃鶴山樵王蒙叔明,元四大家也。”屠隆《畫箋》謂:“若雲善畫,何以上擬古人,而為後世寶藏?如趙鬆雪、黃子久、王叔明、吳仲圭之四大家,及錢舜舉、倪雲林、趙仲穆輩,形神俱妙。”然而時隔不久,卻有了新的說法,何良俊《四友齋畫論》稱:“元人之畫,遠出南宋諸人之上。文衡山評趙集賢之畫,以為唐人品格;倪雲林亦以高尚書、石室先生、東坡居士並論,蓋二公神韻最高,能洗去南宋院體之習,其次則以黃子久、王叔明、倪雲林、吳仲圭為四大家。”何良俊的這段文字稍有欠通:既稱倪瓚“神韻最高”,複將其列入“其次”之數,顯與邏輯不合。但他將趙氏排在另外四家之上,卻是持之有據的,因為不論是從師承關係上看,還是從畫史作用上看,趙孟頫皆為另外四家的前驅,將其並列多有不妥。因此,何氏的這一較為別致的提法倒也不無可取之處。但是,這一微妙的改動給趙孟頫聲譽所造成的損失卻是巨大的,因為如此一來,趙孟頫便無形中被摒棄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