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書法界興起了流行書風,褒貶不一,有些國展評委對流行書風大力鼓吹,各大書法報刊雜誌也發表了大量的探討流行書風的文章,引起了廣泛的影響。
流行書風的稱謂放在商界,則類似於潮流、時尚等叫。法。比如時裝潮流,很多人注意、到的是時裝的流行程度,如果現在流行某款式,就趕快買而穿之,當男男女女都追風跟風,於是市麵就會出現一個現象:衣著打扮差不多,每個人幾乎有幾分相似。試看今曰書壇,何其相似哉!國展評委喜歡的風格,立馬就有眾多的追隨者,因為大家都很清楚,要在當今書壇立足,成為人人稱羨的書法家,就必須取得國展的通行證 (入展),進而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而要入展就必須通過國展評委關,所以國展評委的個人愛好,特別是大多數評委都認同某一種書法風格時,就必須堅決趨同,方能順利實現入展,如此流行書風盛行矣。
不過,有一點我們必須搞清楚,比如國展評委王鏞,他的書法具有非常強烈的個人風格,一開始的時候,也許他自己會覺得這樣寫好,同時也覺得適合自己的情趣追求,從而逐漸形成了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王氏風格。然而,書法除了寫給自己看之外,別人也一樣可以通過展覽、媒體等看到,別人看了’覺得很好,於是也躍躍欲試,臨寫後也覺得很不錯,自然也就將王鏞的風格變成了自己的風格,最後大多數人都覺得好的時候,流行書風(潮流)也就在不經不覺中出現了,特別是潮流的製造者是國展評委的時候更甚。(像“韓流滾滾”的現象就是因為潮流的製造者不再是國展評委而逐漸淡化一樣。)
所以,流行書風根本就是一種心理態度。有的人不想趕最時尚的潮流,也不想自己落後於潮流,他們有自己的思維不口追求,其中成功者形成了有別於他人的書風,比如浙江省趙雁君就是這樣的一位書法家,他苦習書法,形成了“雨夾雪”的獨特風格,為時人所稱道,但隨著他入展獲獎並成為評委的時候,他的個人風格成為了大家摹仿的對象,他的風格也就成為了“大眾風格”,也就成為了潮流。
流行書風的另一個主要成因是時間,很多東西久而久之可能成為潮流,同樣,很多潮流也會變為不合潮流。比如“顏筋柳骨”在很長的一段曆史時期內流行,但在當代則成為拋棄的對象,又比如王鐸、黃道周、倪元璐等書家曾經因為“人品書品”被打入冷宮,現在卻灸手可熱,被書法愛好者奉為聖經。流行書風猶如潮水一樣,潮漲潮退,潮退潮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