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紗帽名頭”書法賞析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2: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2048]次

乾隆盛世,推獎文事,促進了清代中晚期書法藝術的變革和發展。特別事科舉選拔人才為官,慕求功名者往往十年寒窗,筆墨相伴,練就一手好字。為官者不但能寫,而且精於書法,書壇稱為“紗帽名頭”。綜觀隋以後曆代書法名家,大部分都為進士出身,或者稅曆代進士中相當部分都可冠以書法名家。
  筆者收藏的穆彰阿、吳鍾駿、羅悙衍、何桂清、何冠英、江國霖、龍啟瑞、魯琪光、張謇、孫智敏10人書法墨跡,他們均為清代進士出身的文職官員,有的雖不以書法名世,但在朝廷頗具影響,是名噪一時的政要yabo22官网 。他們的書法書文並美,內涵豐富,格調高雅,各呈風流。
  ◆穆彰阿:(1782—1856年)郭佳氏。字子樸,號鶴舫、常軒,滿洲鑲藍旗人。嘉慶十年進士,散館授檢討。曆任內務府大臣、步軍統領、兵部尚書、吏部尚書,受道光皇帝寵信,任文華殿大學土、軍機大臣20餘年。門生故吏遍布朝內外,號稱“穆黨”。曾國藩便是穆的得意高足,曾國藩的發跡全靠穆的推薦和提攜。
  他反對禁煙,包庇走私煙販和受賄官吏,鴉片戰爭中,誣陷林則徐、鄧廷楨等,支持琦善對英軍妥協求和,又支持耆英與英、美、法簽訂不平等條約,是投降派首領。鹹豐初被革職。著有《澄懷書屋詩草》。
  七言行書對聯。灑金宣紙,縱125厘米,橫29厘米,鈐白文“穆彰阿印”、朱文“鶴舫”。
  此對聯流走自然,清麗妍媚,結體疏朗,氣貫神溢,於無意求工處見不凡,隻要留意審視,有毫不在意,“閑庭信步”之感!由於溫雅過甚,略顯氣勢不足。
  ◆吳鍾駿:(1798~1853年)號姓(qfng古“晴”字)舫,字耽聲、崧甫。蘇州人。道光十二年狀元,授翰林修撰。曆任福建、湖南主考官,督福建、浙江學政,國子監祭酒,詹事府詹事,內閣學士,殿試卷官,禮部左侍郎,鹹豐三年病免,卒年55歲。
  行書詩軸(圖2)。花蠟箋,縱134厘米,橫31厘米,鈐白文“吳鍾駿印”、朱文“姓舫”。
  吳書筆肥墨飽,肉多骨少,沉煉遒厚,渾厚豐潤,橫畫細瘦,點、豎、撇、捺粗重肥壯,但肥而不腫。於規矩中見靈活,森嚴中見變化,似有蘇米遺風,但已獨自成家。章法清朗,“字小難於寬綽有餘”,此軸間距較大,字字見真,用功極深。由於字的大小間距過於追求方正齊平,顯得刻板而欠生動,少了自然美感。
  ◆羅悼衍:(1814~1874年)字星齋,號椒生、兆蕃,廣東順德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