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天池 男,1936年4月生,安徽省碭山縣人。我國第一位書法教授。在南京師大美術係任書法教師40餘年,1985年招收碩士學位書法研究生,1988年建立四年製書法專業,1999年創建書法係並主持教學。同年,任日本文部省特聘書法教授。現任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副主席兼書畫委員會會長、中國書法協會副主席兼創作委員會主任、中國標準草書學社社長、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江蘇省書法家協會主席。著作有自1965年出版並發行於我國大陸和港澳台地區、日本、韓國、新加坡、法國的《書法基礎知識》,主編有《中國書法全集·第86卷》、《於右任書法精品集》、《江蘇古代書法研究叢書(四卷)》等,出版有《尉天池名墨展》;應邀多次為國際性書法展提供作品。
中國書法是以漢字為載體的抽象的視覺藝術。這是因為漢字固有的“塊狀”形體內部(以點、線為造型因素)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彙成的整體樣式之中,蘊含著與自然界的秩理性、和合性、可變性相通的哲理性的樸質。這樸質,為人的創造性書寫行為及精神寄托提供了自由而廣闊的空間。這是漢字能從表意符號上升為具有深厚審美內涵的書法載體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書法家通過藝術構思,發揮毛筆的性能,施展藝術技法,注入心誌情性,從而創作出既得造化之理又發靈台之意的書法藝術。這書法藝術中的諸多因素,在相互為用、彼此對轉的過程和關係中,以其極大的活潑性、能動性、抒情性,展現和諧美。和諧美是自然美的基本特征和人文美的必然追求。中國書法所蘊含的自然精神、人文精神和審美理想,體現了人類對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關係的向往和追求。
中國書法深植於中國文化之中,承載著中華民族的人文理想和追求
中國書法體現的中華先民對自然存在“陰陽”對轉、互生關係的認知,是中華民族古今相通的一種人文精神。具體說來,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麵:
一是“天人合一”,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人是大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隻有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自身的存在才符合大自然的秩理,才是人的最佳生存方式。中國書法的本質要素之一,就是對“物象”特征及“物象”之間和諧關係的抽象,保持著與自然秩理的會通,這正體現了中華民族追求人與自然親和、和諧的人文精神。
二是“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