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啟功先生論碑帖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1: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1604]次

先生的碑帖之學 
 
  啟功先生是當代著名學者、畫家和書法家。他著作豐富,通曉語言文字學,甚至對已成為曆史陳跡的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他做得一手好詩詞,同時又是古書畫鑒定家,尤精碑帖之學。

  欣賞他的書法作品,我總要聯想到他對碑帖的精深研究,因為他對碑帖的研究和他的書法藝術的成就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

  碑帖之學是明清兩代興起的一門學問,這門學問現在隨著地下墨跡的不斷出土,開辟了新的境界。他就是這片園地的開拓者之一。

  這門學問除誇揚珍異、競炫收藏的古董藏家不能算外,其路子約分為二類:一是研究其中曆史資料,以碑刻文辭證史補事,或校讀文辭;二是賞鑒、研究其書法藝術。

  啟功先生兼於兩者,而更精於後者,他在兩者之間融會貫通,其方法突破前人藩籬。"買櫝還珠事不同,拓碑多半為書工。滔滔駢散終何用,幾見藏家誦一通。"他寫這首詩是有感於過去多少鑒賞家重視碑帖的書法,而對其中文辭則往往視而不見。

  名家如孫承澤、翁方綱以及葉昌熾莫不有些疵病,而他且不放過文辭內容。正因為這樣,他把曆來定論的《曹娥碑》駁得體無完膚。因此,所謂王羲之真跡小楷《曹娥碑》也就不存在了。更何況蔡邕的書丹。

  也重視墨跡 
 
  他重視碑刻,也重視墨跡,他不就碑論碑、就帖論帖,而是兩者相互結合來研究,並就自己書法實踐的經驗和規律,探討其時代風格、工具的特點來闡發被刀石泯滅了的字跡原貌,從不崇尚空論,聳人聽聞。所以論斷翔實而有根據。

  記得在七十年代初,他曾將肅刻《閣帖》從頭至尾臨了數遍,感到傳世《喪乳帖》筆法跌宕,氣勢雄奇,出入頓挫中,鋒棱俱在,可以看到當時所用筆毫的剛健。而《閣帖》傳摹諸帖中,有的和《喪乳帖》體勢相近的,而用筆觚棱轉折都一概看不到。因此始信"昔人謂不見唐摹,不足以知書"的道理。

  又如樓蘭出土晉人"無緣展懷,所以為歎也"殘紙。筆法與館本《十七帖》非常相似,他認為:下筆處如刀斬斧齊,而轉折處又綿亙自然。這種筆意生動、風格高古,絕非後世石刻木刻的帖所能表達出來的。就是唐人的鄉拓,也很難表達。他就是這樣把出土的墨跡,唐人的摹本和後世的刻帖一步一步地相互比較和印證探討,究其得失,以還古人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