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大畫家鍾繇論書法說:“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非凡庸所知。見萬象皆類之,點如山頹,摘如雨線,纖如絲毫,輕如雲霧,去者如鳴風之遊雲漢,來者如遊女之入花林。”這是說出書法用筆通於畫意。唐代大書法家李陽冰論筆法說:“於天地山川得其方圓流峙之形,於日月星辰得其經緯,昭回之度。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幽至於鬼神之情狀,細至於喜怒舒慘,莫不畢載。”這是說書法取象於天地的文章,人心的情況,通於文學的美。雷簡夫說:“餘偶畫臥、聞江漲瀑聲,想其波濤翻翻,訊決掀搖,高下蹙逐奔去之狀,無物可以寄其情,遽起作書,則心中之想盡在筆下矣。”是則寫字可網羅聲音意象,通於音樂的美。唐代草書宗匠張旭見公孫大娘劍器舞,始得低昂回翔之狀。書家解衣盤磚,運筆如飛,何嚐不是一種舞蹈?中國書法是一種藝術,能表現人格,創造意境,和其他藝術一樣,尤接近於音樂的、舞蹈的、建築的構象美(和繪畫雕塑的具象美相對)。中國樂教衰落,建築單調,書法成了表現各時代精神的中心藝術。中國繪畫也是寫字,與各時代書法用筆相通,漢以前繪畫已不可見,而書法則可上溯商周。我們要想窺探商周秦漢唐宋的生活情調與藝術風格,可以從各時代的書法中去體會。西洋人寫藝術風格史常以建築風格的變遷做基礎,以建築樣式劃分時代,中國人寫藝術史沒有建築的憑借,大可以拿書法風格的變遷來做主體形象。然而一部中國書學史還沒人寫過,這是研究中國藝術史和文化史的一個缺憾。近得胡小石中國書學史講稿,欣喜過望。胡先生根據最新的材料,用風格分析的方法敘述書法的演變,以文化綜合的觀點通貫每一時代的藝術風格與書型。這篇“緒論”分三段,第一段論書法的藝術地位,第二段論書法與時代的關聯,第三段論書體及書之三法:用筆,結體,布白。以後分章論述各時代的書法,擬陸續發表,請讀者留意。胡先生研“古文”之學,曾著《甲骨文例》及《古文變遷論》。(宗白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