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大呆了八年,78-82年本科畢業後留校當了幾年老師,後來上了研究生,但沒有念完就出國了。我老婆也是在北大找的,可想而知我對北大的感情。我今天想介紹兩個方麵的內容,一是美國博物館的藝術史;二是中國書法在西方的情況。
在美國藝術史係和藝術學院是分開的,藝術學院包括舞蹈、音樂、美術、戲劇等。在哥倫比亞大學的藝術係大約有40幾位專職教授,耶魯大學有27位,波士頓大學有16位,哈佛大學有14位,從美國單獨設立藝術史係,以及這些學校藝術史係的專職教授的人數,我們就可以看出藝術史在美國的被重視程度。
美國大學的體製和中國是不一樣的,他們的學生是先進大學再選擇專業,一般到了大學三年級才開始定專業。假如說你要選經濟專業,那麼經濟係就會告訴你需要選哪些課程,修夠多少學分,才能拿到他們的學位。所以在大學一、二年級時學生就會有傾向性的選擇一些課程。美國的學生也要上公共課,公共課包括數學、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計算機。上人文學科的公共課時就會有很多學生選修藝術史。這樣修藝術史的學生是來自不同的院係的。在美國因為有圖象(image)教學的緣故,藝術史是很受歡迎的,這樣就推進了藝術史這門課的普及,同時他們的曆史課和中文課也開始越來越多的運用圖象。我想在這點上是值得中國借鑒的,因為圖象教學比較有趣,學生不會覺得課堂枯燥乏味。總的來說,藝術史在美國是一個很大的學科,這和中國的情況不一樣。
美國富裕得早而且富裕的時間很長,所以他們的博物館特別多,藝術品也多。美國早期的博物館比較貴族化,從80年代起博物館開始世俗化,並且在教育方麵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在美國,要學生寫藝術史的作業一般是把他們送到博物館,讓他們用語言描述某一件藝術品。我兒子在美國上中學,選了佛教史的課,學校就把他們送到哈佛大學博物館,叫他們對著佛像描述。
美國的博物館分為公立和私立兩種,也有的博物館兼有二者的性質。
公立博物館有華盛頓公立博物館,非洲藝術博物館、佛利爾國立亞洲博物館等。佛利爾國立亞洲博物館主要收藏和展出中國、印度以及中亞和西亞的藝術品,和我的工作關係也很密切。在美國博物館,很多藏品的詳細資料都輸入電腦,參觀者如果需要了解更具體的信息就可以在電腦上把它調出來。上海博物館也有這樣的技術,是中國做得比較好的一個博物館。
美國博物館還兼有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