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對當今書法批評的批評
發表日期:2006-10-27 01:19: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1380]次

翻翻眼下各類書法報刊,發現冠之以“書法批評”的文章越來越多。然而,細細品味,又總覺其如意處甚少。現不揣淺陋,試述如下:

一、概念含糊不清,讓人無所適從

當今書壇,對書法批評這一概念的理解似乎仍是一個莫衷一是的問題。這一點,從各類的書法報刊上刊登的文章可以大致知道。如鑒賞的文字,介紹老少名流的文章,對時下書風的議論,對書界評選機製的評說,對各種大賽、展覽的論談,以及書家的評傳,書跡鉤沉,凡此種種,似乎無一不可以歸結到書法批評的旗下。書法批評的概念正越來越嚴重地泛化了。那麼,究竟什麼是書法批評呢?筆者才疏學淺,無意於也沒有能力為之下一個確切的定義,但竊以為,以下有關“文學批評”定義的引述對我們理解“書法批評”這一概念也許不無借鑒意義。
“文學批評是批評家從特定的理論觀點出發,在文學鑒賞的基礎上,對以文學作品為中心的各種文學現象,包括文學風格,文學流派,文學思潮及文學運動等所做的理性思考和科學評價。”(摘自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文學理論教程》,孫耀煜等主編)文學批評如此,那麼,書法批評呢?

二、批評之言甚少,溢美之辭甚多

批評之言甚少,溢美之辭甚多,這已經是當今書法批評見怪不怪的現象,評某位書家總說篆、隸、真、行、草、諸體皆工,也不論年齡大小,工夫深淺;說某家書風,又是通臨諸體,取長補短,融為一爐,剛勁中寓婀娜,飄逸中沉雄,如此等等。即或有一點點所謂批評文字,也是假批評之名,行褒獎之實,讓人覺得今日書壇真可謂大師遍地,精品迭出!其實,沒有大師的時代才會大師遍地,精品迭出的時代也就無所謂真正的精品。此風長盛,無一利而有百害。對讀者來說,由於其缺乏理性的分析和科學的評價,於造就高水平的讀者隊伍無益,對批評者來說,由於其極盡溢美之能事,於批評者自身的人格健全和形象建設無益;對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被批評者來說,它無異於“捧殺”,無益於書家的健康成長;而對整個書法批評界來說,它使書法批評的“批評”和“褒獎”的雙重功能變為單一的“褒獎”,無益於書法批評的正常開展和提高。

三、見敘不見評,見人不見物

書法批評文章“見敘不見評,見人不見物”的現象在當今書法批評界似已司空見慣。這尤其突出的表現在“評某某的書法藝術”和“評某某的書法作品”這一類文章中。其實,此類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