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對楊吉平《“智性書寫”和賈平凹書法》一文的看法
發表日期:2006-10-27 01:19: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2069]次

楊吉平先生《“智性書寫”和賈平凹書法》,—文(見2001年第36期《書法導報》),站在“很高的高度”上,以其少見的“學術魄力”審視了近期興起書壇的“智性書寫”群體。也許,楊先生曾經有過精彩論文,否則他不會獲什麼獎。但這一回,楊先生卻錯了,幾乎全錯了。如謂不信,眾位看官且聽我慢慢道采。

錯誤之一——主觀武斷

楊先生在文中說:“對‘智性書寫’我認為與當代許多青年書家提出過的口號沒有多大差異,或曰大同小異。”又說:“我不知道‘智性書寫,的‘智’意義何指,但知道賈平凹先生對‘智性書寫’的看法是非常‘智性,。”既然楊先生不知道“智性”的“智”字意義何在,怎麼能得出“我認為與當代青年書家提出的口號沒有多大差異”的結論呢?“提出過的口號”又是指哪些“口號”呢?看來楊先生對“智性書寫”的看法是自相矛盾的。關於“智性書寫”,文藝評論家沈奇先生稱其為“未來文化史上的一次文化事件”,因為它是國內理論界與創作界的第一次共謀行動。作為批評,“智性書寫”的理論家們不是如同以往那樣跟在批評的背後寫“總結”;作為創作,“智性書寫”的參與書家因有了理論的橋梁而走得更加有力。因此,沈奇又概括“智性書寫”為“脫序、重構、板塊、呈現”八個字。八字雖少,卻道出了“智性書寫”的關鍵,此一吃緊處,限於篇幅木再展開。

錯誤之二——以偏概全

賈平凹在充分肯定“智性書寫”雙年展的前提下,也對:智性書寫”提出了一些建設性批評。這也就是楊吉平先生文中認為的“非常智性”的看法。但是,楊先生卻把此當作賈氏對於“智性書寫”雙年展的全部意見傾潑給當下書壇,這就不免一葉障目了。楊先生如此行文不禁讓我想起1967年北京石油學院“紅代會”編選的魯迅語錄一事,他們在文中把1923年魯迅致孫伏園的一封信中的片言隻語收錄進來。魯迅這幾句話隻針對當時一個叫鍾孟公的人而發,此人對《晨報》開展的“愛情定則”的討論不滿呼籲停發。魯迅認為鍾的言論太舊,勸孫伏園將討論繼續下去。編選者完全不顧這一具體的背景,把魯迅的話當成是對知識分子的批判來使用。這幾句話是“他以為醜,他就想遮蓋住,殊不知外麵遮上了,裏麵依然還是腐爛,倒不如不論好歹,一齊揭開來:大家看看好”。這裏被“揭”對象一下子變成了知識分子,成為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