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繁體字簡化字究竟哪個更“中國”:簡體字該謝幕了
發表日期:2006-06-30 22:17:00 來源:中國硬筆書法在線 被閱讀[1709]次

繁體字簡化字究竟哪個更“中國”:簡體字該謝幕了 ● 局部真實 關於漢字形態的觀點,偶之前曾寫過一貼認為,漢字的在周邊國家的節節敗退,實際上根源在中國人對自己文字的不尊重. 從左瞎以來,中國正史從沒有今天這樣存在過如此多的謬誤和漏洞.很顯然,這不是史學家的原因,而是“文化一旦被多數人掌握,就注定了它的庸俗與失落”。 文字也如此,繁體字是中國文化傳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音形最完美結合的文字,漢字本身承載了4000年中華文化的精髓.在固有服飾,習俗逐漸以強製與非強製地方式剝離出“中國“的時候,漢字無疑是碩果僅存的,最能與“中國“聯係在一起的文化符號. 然而,今天的漢字卻出現兩個版本,繁體字與簡化字,究竟哪個更“中國“? 我不想,也沒這個能力深入展開論述,隻想表達觀點。浸淫曆史這麼多年,我始終對簡化字沒有絲毫好感。我隻知道曾讓我們信服的曆史,是用繁體字寫成. 出於盡快改變奪取政權之後很長時期幹部素質不容樂觀的初衷,簡化字很快從枯燥的方案變為暴風驟雨般實踐.其動機是為了掃盲而不是別的.遺憾的是,連續幾個階段的簡化進程並沒有真正遵循所謂的“六書”原則,正因為如此,文字被隨意玩弄,僅作為簡單的認知工具在使用,實際上,幾番折騰下來,漢字所蘊涵的深刻文化背景已不複存在。從“隻”和“雙”的簡化字和繁體字的對比來看,已可看出這種做法有多愚蠢。 尤其在今天來看,海外和國內使用著兩種不同書寫形式的文字,對於民族凝聚乃至國家統一都是非常不利的。也許有人認為,為什麼台灣香港澳門乃至其他華人社區不可以靠逐步推行簡體字來實現文字的再度統一,從而消除書寫差別?別忘了,簡化字才幾十年曆史,而傳統繁體字則從秦朝開始統一使用,究竟誰更能代表中國文字? 反對恢複繁體字的人認為,繁體字難寫,恢複繁體字將增加無可計量的成本,並且無助於普及教育。問題確實存在,但是,電腦的普及將把簡化字這唯一外在的優勢化為烏有,隻要字庫更正過來,隨便打個拚音,出來的自然就是繁體字,這不就行了嗎?至於書寫問題,僅僅涉及改變習慣而已。有人又要問,中國13億人,不是人人都可以用電腦,更多的人,尤其在農村,如此煩瑣的筆畫,不是憑空給掃盲增加難度嗎? 我要告訴你,中國農村的教育,根子在一個體製,與漢字筆畫的繁簡沒有太多關係,而且,即使在目前,中國鄉村中的文化人,恰恰是仍堅持保留繁體字的龐大群體. 在城市,不管出於什麼原因,也仍有千萬人在固執地使用繁體字,沒人認為寫得累。要說到教育普及,港台地區的小學生們也從未聽說學寫繁體字就把學習效率降低,而大陸孩子卻在整天用稚嫩的聲音哀求減負。 閹割文字是對傳統極大的不尊重,有人喟歎49年以後無大師出現,不錯,大師門在文革時跳河的跳河,自殺的自殺,他殺的他殺,死得差不多了,但這麼多年總該“江山代有才人出“吧?沒有. 我個人認為合理的解釋是,原因複雜,但和隨意割裂文字傳統有脫不開的幹係.今天,越南和韓國的年輕人已無法閱讀自己國家的曆史,難道這個號稱5000年曆史的國家也要走到這步??這決非危言聳聽,看看論壇上憤青們的表演就知道我說的還輕了. 已經兩代人了,還等什麼?簡體字,彎腰謝幕吧!! 【回到首頁】 【我要發言】 【關閉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