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為忠
發表日期:2019-11-29 06:49:49
來源:本站
被閱讀[8334]次

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人,現為福建省連江縣人民政府招待所辦公室主任。福州市書協會員,連江縣
書協副秘書長。
2010年書法作品入展福建省首屆書壇新人新作展;
2012年書法作品入展福州市迎十八大“閩都秋韻”百名書家精品展;
2015年書法作品入展全國首屆“玉泉宣紙杯”書法展;
2017年書法作品入展全國第一屆章草杯書法展;
2018年書法作品入展“真武酒業杯”全國書畫小品展;
2018年書法作品入展全國第二屆章草杯書法展;
2019年書法作品入展全國第三屆章草杯書法展。

之一:硬筆書法學習淺談
硬筆的筆法與毛筆相比較,除了明顯的起筆時的藏鋒、逆鋒和濃、淡、幹、枯等墨色變化外,提、按、轉、折、重、輕、澀、疾、方、圓、疏、密等筆法基本相同,也可以駕禦臨碑帖的應有條件。初學時對於硬筆書法技巧水平不高,直接去臨古碑帖不易入手,尤其是古代碑帖由於年代久遠,風化、剝蝕,字跡不易辨認,需要硬筆書法家出版發行的硬筆臨古字帖,以彌補不足。字帖應當形神兼備,高質量的法帖。臨帖是學習書法的不二法門,硬筆也不例外。
無論硬筆書法還是毛筆書法,往往注重對字的書寫和表麵技巧而忽略了讀帖的重要性。不然,很難背臨。碑帖都是曆代經典的古文學作品,讀帖也是增長古文知識學修養的來源。
所以,筆者以為碑學和帖學都是一個書法愛好者所應該掌握的必備知識,如果說書法可以“達其性情,行其哀樂”那麼在不同的情態中寫字創作,其書風、書品、書體就會與你的筆調節律,心情相合拍。
綜上所述,都是我學書及創作中所見所感和心得體會,與各位同好共勉。如有不妥之處,請師友、前輩指教,我當虛心接受,虛心學習。

之二:《朱子家訓》創作心得
《朱子家訓》為明萬曆年間朱伯廬所作,是以家庭道德教育為主的啟蒙教材,被譽為“治家之經”。它以名言譽句的形式,展示了中國幾千年形成的道德思想,適宜寫成對聯條幅懸掛在大門、廳堂和後室,作為家庭治理和子女教育的座右銘。
今天的中國,物質生活極大的豐富,而精神生活相對貧乏,精致的利己主義甚囂尖上。為此,從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汲取有益養份,滋養浮躁之心,顯得尤為必要,基於以上認知,我以為《朱子家訓》在今天的中國為具有現實意義。所以,我本次書法作品創作內容取自於《朱子家訓》。
通過創作,並細細體會《朱子家訓》,嚴以律己,學以致用。以存養學之仁心,升華我們的心境,感受《朱子家訓》的獨特魅力和永恒價值,做一個堅守正道、詩禮傳家之人。構建美滿家庭與和諧社會,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之三:觀書法展有感
這次觀看了連江縣“禮讚新中國、智慧新生活”科普杯法作品展覽,從整體看近年來連江縣書法技藝水平提高頗多。從幾個方麵可以看出,如筆法、墨色、用紙及紙張顏色搭配,協調統一。書寫技巧與時代思相融合,適應當代審美要求。
黨中央對文化藝術的重示與提倡,並得到縣委縣政府領導的關心與支持並親自參與,對指導與推廣有特殊意義。
縱觀本次書法展覽作品,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各體皆有,用筆結字方法多樣,布局新奇,開合有度,呼應自然。濃淡枯濕交化靈動,五彩飛揚。筆畫粗細、大小、向背、方圓等協調統一。


經過觀看此次書法展覽,我對比自己書法創作而言還缺乏白然及嚴謹,對筆法掌控不好。筆、墨、紙質的融合協調掌握還不夠,不能達到心手如一,眼不高手亦低。比較展覽諸多書家,感覺頗多不足。
今後,多向名家學習,多向經典學習,多讀聖賢書,多看古今名家好的作品原作,汲取好的方法與經驗,多想多悟多臨多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