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專題專欄 
柳長忠:神農架創作采風記
發表日期:2019-11-27 20:58:12 來源:本站 被閱讀[9265]次

柳長忠近影

 

柳長忠簡介

       湖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主席,湖北省墨香荊楚書畫院院長,湖北省政協書畫院院務委員, 中國書協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硬筆書協主席團常務委員,中國硬筆書法1—5屆國展評委。

       1997年書法作品入選中國書協全國第七屆中青展和全國第二屆正書展;先後由湖北人民出版社、上海書畫出版社等出版鋼筆字帖百餘種;河南省小學實驗書法教材《書法藝術》、《寫字》的範字書寫者;策劃組織了第一至第四屆中國(孝感)漢字書寫節及萬人筆會。2010年曾擔任中央電視台《奮鬥》欄目學術觀察員。書法作品被寧夏博物館、米公祠等幾十家國家文博單位及大學收藏並鐫刻在中囯書法碑林博物館、韓國碑林園上。

       

 

神農架創作采風記

文/柳長忠

 

       2019年 7月14—18日,為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中進行無愧於時代的文藝創造”的指示精神,謳歌偉大的新時代,湖北省政協書畫院組織湖北知名書畫家赴神農架創作采風。我有幸成為此次書畫家采風團一員。

        出席這次創作采風的還有:湖北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主任、省政協書畫院院長劉永澤,湖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葛昌永,省政協原委員、湖北美術學院教授陳運權,湖北知名畫家、武漢市美協副主席毛宗澤,湖北美術學院教授、省國畫院副院長鍾鳴,湖北知名書法家、蘭亭獎獲得者汪敦銀,省國畫院畫家安忠,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辦公室二級調研員李為學等。

        14日上午,采風團一行在團長劉永澤先生帶領下,乘飛機抵達華中地區海拔最高的(海拔2800多米)民用支線機場——神農架紅坪機場。一下飛機,書畫家們就被機場周圍的景色吸引,那連綿起伏的秀綠群山,那潔淨無塵的白雲藍天,那婉延曲折的盤山公路,把神農架裝點得神聖而秀美!大家紛紛拍照留念,捕捉美景,感受神農架的神奇。

        從機場沿盤山公路順山而下,一路上山路婉延,山嵐升騰,山風沁脾,山穀幽綠,山樹蟬鳴,人在雲中走,車在畫中行,滿山的青翠加上繞騰的山霧,這裏就是神農架有名的紅坪十裏畫廊。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很高,沒有一點高山反應。我們遊走猶在仙境一般。

        午餐後,目的地大九湖。我們乘車順山而上,往神龍穀、神農頂進發。一路上,神農架政協劉榮平副秘書長擔當起接待員兼講解員的職責,為我們不停地介紹神農架的曆史治革、旅遊景點、風土人情,讓我們在享受美景的同時,又了解了不少關於神農架的故事,長了不少見識。

        車到神農穀,隻見一團雲從山間飛過來。我們停下車,從旅遊公路慢慢往坡上走,去看神農穀。可此時山霧彌漫,啥也看不到。心裏正犯嘀咕:這神農穀有啥好看的?什麼也沒有!當來到刻有“神農穀”三個大字的石頭邊時,雲團飛過,霧走天晴,隻聽前麵有遊人驚呼:哎!神農穀!神農穀!我看到了!

        循聲而去,隻見:神農穀尤如萬丈深淵,一組奇石怪壁聳立於山穀間。穀中雲霧繚繞,穀底深不可測,穀石巧奪天工,穀間萬般奇峰,獨特而美麗,真一個“神”字了得。大家紛紛拍照留影,忘情賞景,樂不思離。

        這時榮平秘書長又講了個小故事:曾經有一位湖北籍老領導,初遊神農穀時,被眼前景色所吸引,一屁股坐在穀頂山石上,說:我不走了!我不走了!我就在這裏。神農穀太美了!太神奇了!

        這雖說是個小故事,隻有到了神農穀,才能真正體會“我不走了”的感受和情懷。

        離開神農穀,不幾分鍾,車到“神農頂”觀景台。大家下車觀覽。隻見遠處有一山峰,峰頂舒緩呈“山”形。遠眺可見石階婉延至山頂。那就是威名遠揚的華中屋脊神農架最高峰——神農頂。此時,雲開霧散,賞景攬勝的遊人正多,大家齊聚在觀景台刻有“神農頂,海拔3106.2米”的景點石旁等待留影!隻見刻石上麵幾個數字有明顯改動。原來,神農頂最高峰海拔為3105.4米,汶川大地震後經國家地理專家測量,山峰上升了80厘米,故成今天的海拔高度。

        我們一行歡欣地聚在“神農頂”景點石旁照合影,互拍自拍,留下難得的人景相融瞬間。

        沿神農頂順盤山公路而下,路過天際嶺、板壁岩。在天際嶺作了短暫停留。站在嶺上,看著眼前的群山,心中無限感慨。往東望去,那裏就是神農架百裏無人區,漢江源頭就在這裏;西顧,遠山疊翠,煙雲繚繞,這裏的水自嶺西彙入長江。天際嶺,原來就是長江漢江的分水嶺。江漢奔流,生生不息,一嶺見證。

       板壁崖,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被稱為高山上的石林。其海拔並不很高,但聲名卻很響。據說,這裏是野人的棲息地,也是神農架氣候變化最大的地方。板壁岩間,散生的箭竹,裝點著崖石,簇叢茂密,翠綠可人。箭竹林旁,怪石突兀而起,或高或低,或正或斜,千姿百態,形神不同。“金雞報曉”、“雛鳥待哺”、“靈龜戲霧”、“悟空護駕”,形態栩栩如生。最神奇、最震撼的當數崖石中拔地而起的那個巨大的“神根石”。其高丈餘,酷似男性神根,妙在神似,奇在形同,真是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離開板壁崖,我吟誦四句以讚:“板壁崖石聳天庭,滿山箭竹翠綠屏,一柱擎天神根立,遊人驚歎天工精。”

 

         我們下榻在大九湖鎮一戶“農家樂”。大九湖是個新建的移民小鎮,依山傍溪,統一規劃,三層半別墅式農家樓房,各自建設成現代山寨風貌。大九湖是神農架林區的重要旅遊小鎮,西通巴渝,北接鄖陝,南與長江三峽相接,是連通鄂渝陝的交通中轉站,也是神農架核心景區之一。據介紹,大九湖濕地公園麵積五千餘公頃,平均海拔千七百餘米,四周群山環繞,中間盆地平原湖澤,是湖北省內獨特的亞高山泥炭蘚沼澤型濕地。

        大九湖景區內自然景觀奇特多樣。在“地無三尺平,抬頭見高山”的神農架逶迤群山之中,卻深藏著一塊近五萬畝的高山平原濕地,實屬罕見,故被譽為湖北的“呼倫貝爾”,華中的“內蒙高原”。

         大九湖景區最大亮點,便是九座湖泊如明鏡般散落在神農架群山環抱之中,靜謐神聖,如夢如幻。據說,大九湖有薛剛反唐時留下的古寨,以及因此命名的一至九字號軍營和卸甲套、鸞英寨等屯兵遺跡;是張獻忠紮營屯兵、休養生息之所。這裏曾是川鄂古鹽道的重要交通要道和驛站,是鄂西、川東、陝西南三地文化的交彙點;這裏漢民族文化史詩《黑暗傳》仍在民間口傳吟唱;這裏仍然流傳著薅草鑼鼓、打火炮、堂戲、哭嫁等千百年流傳的習俗。這裏飲食文化也很有趣,“爺爺的疙瘩火”,“奶奶的土吊鍋”,吸引著不少遊人品嚐。

        書畫家赴大九湖采風途中,永澤主任主持了“車上講堂”:

        首先由畫家陳運權教授講國畫創作。陳教授和風細雨,娓娓道來:畫畫就是寫意,寫意的精髓是個“寫”字。古人講抒寫胸中逸氣,“逸筆草草,不求形似”就是其中較典型的說法。但“寫”並非不顧物象的胡塗亂抹,對於繪畫要素的講究及掌握也是重要的基礎之一。前人把繪畫分為“神、妙、逸、能”四品。至於寫意畫的具體欣賞方法主要是“意、理、法、趣”四個字。意,即立意、意境,意在作品中就是靈魂,繪畫的立意高低,能直接地反映出作畫人的修養及精神境界,當我們在創作時,尤當注意意境的高低及其傳達方式。理:理則包括自然之理,畫學之理。研究時一要尊重自然之理,如花葉向背、山石俯仰、動物比例等,二要注意畫理的研究,尤當留意畫學之理與自然之理間的矛盾,若物理與畫理發生矛盾,要以畫理為重。如四季花卉放置在一張畫中,散點透視畫物體等。法:繪畫的技法手段,如構圖法、筆法、墨法、色法等,法與意相連又受立意的控製,故有“意匠”、“匠心獨運”之說,讀一幅畫時就要看作畫人的技法的個性風格及技法的高度如何,方能知其高下。趣:指趣味、情趣,看無趣的畫麵,味同嚼蠟。故有無“趣”是畫的重要一環,一幅繪畫,或趣在形,或趣在法,或趣在意,無趣便不成其為畫。陳教授談起創作,滔滔不絕,贏得了大家的掌聲!

        隨後畫家毛宗澤先生分享了他參與創作軍運會最大畫作的情況:經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藝術委員會提名,受軍運會組委會的邀請,由曾參加反法西斯戰爭的老戰士、91歲高齡的藝術家周韶華領銜,主創人員有長江畫派領軍yabo22官网 施江城、張軍、董繼寧、王心耀、樊楓、毛宗澤等畫家組成創作團隊,從去年隆冬到今年盛夏,曆時半年,完成了軍運會主會場武漢體育中心重要點位藝術作品《巍巍長城》的創作。此畫高10米,長16.8米,據稱是目前最大的一幅單張紙中國畫。

        接下來鍾鳴教授分享了《辛亥首義百年祭》組畫的創作過程。講述了從搜集辛亥革命曆史yabo22官网 資料開始,到《辛亥首義百年祭》中幾十位曆史yabo22官网 形象的創作感受。道出了一個畫家的創作,既要捕捉時代主題,又要關注思考重大曆史題材,不要隻沉浸在小齋室、小畫作、小情趣的自我陶醉之中。

        最後,葛昌永先生就書法家如何提升自己作品的文化含量,加強詩詞修養與創作,介紹了自己堅持詩詞創作的體會。

        永澤主任在每個書畫家話題分享完之後,進行點評、歸納、提升,讓大家重點更清晰,理解更透徹。這樣的“車上講堂”,既能賞景,又能學到知識,值得點讚!

        來到大九湖景區,我們首先參觀了大九湖濕地科普館,看了正在裝修的神農架政協書畫院創作室。然後在第二個湖邊下車,步行遊覽大九湖。此時,在多雲的天空下,太陽時而露臉,時而躲進雲中,讓遊覽更加充滿動感。翠綠的遠山倒映在碧藍的湖水中,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水鳥在湖中嬉戲,不同的水草樹木在木板棧道旁隨風婆娑搖動,空氣清新得讓人醉了。湖水遠山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山水畫。

        下穀坪采風。位於神農頂西南麓的下穀坪,可謂鄂西最美鄉村,依渡河兩岸高山峽穀散落分布,是土家族集中生活居住區。下穀坪渡河兩岸土地肥沃,灌溉便利,適宜農作物生長,故炎帝神農氏在此試種並發明五穀,因此而得名“下穀坪”。

        從大九湖一路盤山而下,首先來到下穀坪板橋村。該村自然散落在半山腰,難得有一塊開闊地。我們在鄉村幹部的引導下來參觀村裏最大的一處新建鄉村大舞台。隻見舞台中間留著空,以背後的遠山翠穀為背景,是真正的“天幕”(天然舞台幕牆)。這裏每到旅遊旺季,村民遊客就集中在這裏擺桌席,一邊小飲,一邊觀看當地村民“非遺”表演《皮影戲》、《堂戲》。這成為板橋村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繼續順盤山公路而下,來到下穀坪鄉所在地。 這裏依河溪兩岸而建的土家民居,白牆青瓦,各具風貌。走在渡河邊,站在土家風雨橋上,隻見河中溪水奔騰,永不停歇。遠處有亭台小閣,依山而建,古意秀美。尤其是那聳立在河邊的海螺石,給人們帶來了美好的傳說和曆史的沉澱。

        走上太和山,坐著小火車,穿越“時光隧道”,再走一段叢林小路,到達世外桃源——獼猴樂園。信步在棧道叢林中,領略“花果山”果樹林的香味,觀賞對麵峭壁飛流直下的“水簾洞”瀑布,樂而忘歸。

  山中的猴子非常可愛。飼養員一聲吆喝,扔幾把花生,它們馬上就攀枝走崖,來到你的身旁。大家不停地拍照,錄小視頻,尋找著猴王,追拍著小猴,享受與獼猴近距離接觸的欣喜。

 

參觀下穀坪板橋戲樓有感

        劉永澤

下穀堂戲唱家鄉,

非遺土風眾欣賞。

鬆濤流泉齊賀彩,

天幕懸在峰巔上。

 

神農架下穀坪遊後感賦

柳長忠

溪流鬧過風雨橋,

兩岸夷陵土舍高。

萬載石螺傳軼事,

千年金甲看今朝。

板橋聽戲村民湧,

太和觀猴外客潮。

相思嶺上神仙妒,

下穀坪幽樂陶陶。

 

注釋:

風雨橋:下穀坪土家風雨橋

土舍:土家族的房舍

石螺:望夫螺石,聳立在下穀坪街邊

金甲:金甲坪村

太和(hè‌):太和山

相思嶺:相思嶺村

下穀坪:下穀坪村

 

        采風間隙,書畫家們開始了自己的創作和寫生。陳運權、毛宗澤早起就在溪邊寫生,然後回房間創作;安忠先生安靜地在宿舍畫畫;鍾鳴教授揮毫創作了幾幅畫後,又趕赴山中與畫友相聚;葛昌永主席詩興大發,“又上神農架”一組詩已“下線”;劉永澤主任最是辛苦,不僅完成了自己詩作的書寫,還為神農架林區政協書畫室等有關方麵創作了不少作品;汪敦銀兄也是高產書家,挽袖揮筆,任性情恣肆,創作了不少橫幅、對聯。大家都蓄足了勁,畫開了,寫活了,畫作頻出,佳構紛呈。最後由四位畫家合作的“仙居攬勝大九湖”,由劉永澤主任題寫葛昌永先生的詩作為畫款,每個書畫家簽名蓋章,共同留痕,交神農架政協收藏。這次創作采風,書畫家們按照省政協書畫院的要求,還創作了十餘幅精品,將由省政協送香港展出並贈香港有關人士。

 

                         讚華中屋脊——神農架

                                     柳長忠

        己亥暑夏,隨省政協書畫院赴神農架創作采風,有感於“華中屋脊”之美景。這裏群山萬壑,層巒迭翠;峽穀奇峰,仙境天成;飛瀑壁崖,錦溝流泉;穿越老林,雲舍水露;流雲仙霧,人間幻境;高山平湖,水中雲天。構成了一幅幅秀麗奇異的山水畫卷,令人流連忘返。遂吟成此句。

    紅坪落客作仙遊,

    眾壑群山一眼收。

    霧鎖奇峰神嶽現,

    雲開天際漢江流。

    千石聳異神根立,

    九鏡留奇眾客悠。

    大美熊山千裏碧,

    身臨夢境樂三秋。

 

注釋:

        紅坪:紅坪機場

        神嶽:即華中地區最高峰——神農架神農頂

        天際:神農架天際嶺,係長江、漢水分水嶺

        九鏡:神農架大九湖,遠觀猶如九麵鏡子鑲嵌群山之中。

        熊山:神農架的別稱。

 

                         原載《中國硬筆書法論壇》2019.10.

                         (2024年11月26日修改並補照片)

下一篇: 已是最後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