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強:我說唐人尚法
發表日期:2019-11-19 05:26:57
來源:本站
被閱讀[5395]次
我說唐人尚法
小舟
唐人尚法是一個固定且得到所有人認可的曆史定論,與晉人尚韻、宋人尚意一樣無可爭辯。而且在書法界,似乎除了對初唐及晚唐風尚的絕對化界限質疑外,唐人就一定就必須的當然的尚法了。那麼師者論者書者自然會麵臨時時刻刻的拷問:唐人尚法的法是什麼?唐人尚什麼法?唐人怎麼就尚法了?怎麼就不尚個別的?唐法就是書法界在尚嗎?唐人就是單一的尚法嗎?法對唐人而言是創造發展的持續過程還是束縛唐代書法的桎梏?唐法是這個種族的書法符號的辯識準則抑或是什麼?本文將作以粗獷性的鉤勒,意在快餐文化的今天能夠簡約而全麵、係統又非瑣碎的提綱式論述。將這一大部頭的專著平民化,以期引玉。
唐法,就是唐代書法人共同創造的可以稱之為範式的形製與方法。唐法不是唐人刻意要做出的自律式的產品,而是後世文人對於成熟於唐代書法的認可和膜拜。為此,簡而言之,唐法就是為天下法,為後世法。唐法不是不可發展的僵死之物,但也必須有引力之內的既有範圍,以解釋是與非的絕對界限。詩至杜子美,文至韓退之,書至顏魯公,畫至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蘇軾明確地告訴我們書備於唐,書法的備法集於顏真卿一身。為什麼是唐法?唐法的魅力如何使千年文人就毫無野心地把法這件事交給了唐人?依我看來,唐人被選定為法的基本思路無非以下四點:
(一)身言書判的取士製度,給了天下文人以修齊治平為生存目標的士大夫有了本應如此、理所當然的事由。唐初太宗仰武重文,一邊搜集王羲之作品,其中智取蘭亭序甚至有點不擇手段;一邊又親自為王羲之寫傳,炒作老王的書法作品給人一種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的感覺。王右軍的軍人形象給眾多武士們即功臣集團一種練習書法可以不死的信號,既高明又高雅文氣。對比之下,劉邦的殺,匡胤的酒,都顯得比較業餘。文士們有了希望,長得帥、練好字、練好口才,就有了晉身的機會和可能。五朝為官到了退休年齡還在拿工資的虞世南,是唯才是舉的典型。陳平盜嫂不掩其才,虞永興封官與節無關。包容在唐初是唐法,王羲之的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是唐法,一句話,彼時的唐法就是讓你安靜下來,初唐需要秩序,歐、虞、褚、薛與世民直接過渡的門人們——十八學士文學館“學成文武藝,貨於帝王家”,本身也是唐法。十八學士中本身有虞世南、褚亮。褚亮就是褚遂良的爹。褚遂良小小年紀就幫太宗做收集鑒定大王墨跡的工作。蘭亭序的褚摹本也是史家書家認定最好的範本,神采飛揚、儒雅暢達,比馮承素的摹本雙鉤在神采上勝了一籌。而初唐的薛稷是褚遂良的外甥,褚亮的外孫。鑒於當時人們剛剛從戰亂中活了過來,行書有王逸少作法,楷書有歐虞褚示範,間之陸機本身也是王逸少行書的唐化,其他字體也沒有流行的機會。文化人的偏少,人口的絕對減少,武官們脆弱的文化功底,與不能對立。都為初唐的唐法設定柵欄。
(二)相對局限的寄慨、譴性、娛樂環境的曆史製約,兩院文明的野蠻生長,寺院成了沒有退休年齡限製、不用擔心社保的事業單位——木飯碗。為了心裏平衡睡得著覺,大量的昧心錢捐入其中,成了文化展示的場所。仕途失意、科考無望者居於此,隱於斯(王維時相時隱)。成了民間社會科學院。沒有及時或者掃黃不力的娛樂場所,聚集了大量專業培訓過的才女明星、詩人在這裏爭風,官員在這裏爭峰,商人在這裏鬥富,“長漂”(現在北京混的叫北漂,長安混的自然叫長漂)們心裏落寞時尋找慰藉……遊俠們在此解讀豪情,書法家也消費,這些場所也同樣消費書法。
(三)經濟飛速發展,粉壁長廊、屏風絹素、高堂大宅、書案魚拓;豐碑巨製的厚葬習俗。刻石勒銘,好大喜功的自信張揚,漢文化圈裏交流過程文化認同的無二載體。
(四)為意識形態服務的教化功用。儒(孔子廟堂碑)、佛(化度寺、玄秘塔、雁塔聖教序、麓山寺等等)、忠孝倡導(孝經、祭侄文稿、顏家廟、郭家廟、中興頌)、宣威(紀泰山銘),從而將唐法演化為倔強而敦厚、平和而莊嚴、不言而自威的大唐雄風。
個性張揚、思想解放、任性放獷的極致時期要首推張旭的狂草了。四明狂客賀知章的兩院創作,為寺院、妓院的素牆、粉壁留下無數作品。詩人們也紛紛效仿。雖無長史的狂草水平高,但留下大量墨跡的同時,大量的詩歌照亮了文學史。酒神來了,大醉的狂叫或者以頭濡墨,醒後視之為神。皇帝出來說話了,李白的詩,裴斐的劍,張旭的草書為三絕。李白,永遠的頂峰。一部文學史告訴我們,詩歌在中國是因為有李白。劍器之最,因為影像器材的缺如,他的永恒的至美隻能在後世的俠盜的資料描述中得以猜度。不善宣傳又沒有專門開了詩友聚會的裴斐,遠不及公孫大娘的名氣大。因為子美的名作《觀公孫大娘舞劍器》,千百年來,人相爭傳人以詩傳。也許公孫氏的柔美與裴歌的剛猛正好相反,也許裴哥劍術除中看以外更為實用,然同時具備觀賞性是其共同點。其名大著也是真的。李白的光環是靠名氣,畢竟在皇宮裏住了一段時間,楊玉環磨過墨,高力士脫過靴,幾首豔詩換了幾場好酒,而且喝了個夠。天子呼來不上船,出了皇宮也是混吃混喝撈月亮。牛人張旭也是一樣,名臣顏真卿想拜師,旭師對學生的要求首先是對話資格。幾句橫、豎等筆畫的理解程度決定了對話內容的層次感。不然一句,書法當自悟耳,需要你倍加功用就打發了。他的傲慢來自於孤獨。在王公前的脫帽露頂,揮毫雲煙,仿佛能看到他書罷擲筆時的冷漠和傲岸,也能看到追名逐利給名人張旭帶來的不勝其煩。唐法而言,於張旭是一種生活常態。他的朗官石柱記個性鮮明,是唐代楷書中的不讓大家的名作,為楷法有了貢獻。他的狂草的創作行為也是後世無法企及的書法夢。與張旭約,先要約酒,盛唐yabo22官网
,才是淋漓盡致的文化自信。一堆傲視塵世的嶙峋傲骨,這種師者功用,這種創作狀態與方法,這種明星效應是後世永遠無法企及的神聖秘境。這豈不是唐法?
先散懷抱,正襟危坐如對至尊的書家形象,到了張旭時更完全改了模樣。他的追隨者以狂繼顛的懷素更是一場模仿秀的出色演員。張老師你說的倍加功用,功用到底什麼程度你沒說,好吧,學生便加碼。錢姓和尚在永州種香蕉,可不是為了吃。是為了在蕉葉上練字。記載上也是更加“倍”了。幾畝?數十畝?一百畝?百餘畝?不管實際數字是多少,葉子足夠這位年輕人寫字用了。不是有人把方磚寫穿的嗎?不是有人把鐵杵磨成針的嗎?我,小錢要寫完這無數蕉葉。這孩子怎麼啦?懷素舉起他疲弱的雙臂高聲呐喊:我要成名,我要交稅,冰冰八億我要十億。我要上市,小燕子割韭菜,我要割蘆葦,我要上封麵。果然後世書家凡是講故事的都要講懷素,他是刻苦的代表。誰想成為yabo22官网
畫家都先畫一幅蕉葉上練字的作品,讓大家看看?一方麵展示一下基本功,一方麵告訴世人我也很刻苦。如果把書法界收為江湖、官場、高校、市場的話。懷素麵臨的是複雜。書法家過剩,官場是由真的官員出寫的親自當書法家的龐大群落。身言書判的取士製度催生了強大的書法培訓市場,跟目前圈子內認可的專業高考工廠相類。白鴻、丁正兄當年研究唐代書法教育的專題時似乎也未細究。書法的高端市場似乎是寫碑這塊,可是看看形製,懷素就灰心了。碑文的開首,就寫了書寫人與撰文人的官銜,感情這願意出錢的都是衝著這名頭去的。沒可能懷素什麼事。中國書法史從旭素開始便由不正常的人率先登場了。米顛,天池顛,伯虎也顛,要不然揚州就有八怪,沒毛病也要剃個光頭或蓄個長發……這是套路還是唐法?
為後世法的懷素策劃案例文本概要
A、蕉葉書。中國書畫家,特別是書法家都無不自誇自己廢紙三千,懷素則是萬株芭蕉。在綠天庵裏對著芭蕉綠葉盡情揮灑,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基本上的江湖雜耍的把戲,在當代也絕無複製可能的行為藝術。但是,卻起到了博眼球、添談資、廣流傳的民間佳話。為了強化成名效應,製定了行動B。
B、筆塚。也許從曆代文人喜好憑吊古戰場和名人的生存或埋葬環境的癖好,懷素將他寫禿的筆頭搜集起來——傳為數筐,埋成一個小墳頭,號之為筆塚。我們無從知道懷素是否知道韋誕掘墓得筆法的傳說和歐陽詢坐在一塊古碑前幾日揣摩的故事。但是,策劃的巧合卻有無盡的效應。我從不否定AB方案的可操作性和成名效應的傳播速度。但是,從嚴重懷疑蕉葉書寫和草書成功之間的直接聯係,因為這簡直就是兒戲。而筆塚的故事隻能說明,對製筆質量低劣的無聲控訴。後世張大千似乎也複製過這個故事。當然一個筆頭下葬而為塚的過程也不失風流。不然名碑《瘞鶴銘》也就不會產生了。請不要糾結他的過程荒誕,請尊重他千年以來經久不息的流傳曆史。小說家言的曆史更加有受眾。名氣在永州有了,有著遠大抱負的阿素怎麼會滿足這一點點的名氣呢?A、B方案隻是預警,他又推出了策劃案C。
C、實操。展出量的積累,湖湘富人凡幾家,家家屏風盡書遍。成為地方名人的懷素,在湖南有了自己的地盤。就像如今割據勢力中的地域名人。動物界鳴叫振翅、怪招、爭鬥的目標是交配權,書畫家們爭奪的權力是展出權。展示是傳播環節的第一環,有了展出才有了傳播的可能。強化名人效應和強製接受先成名後成實,是成名趁早者的不二法寶。那麼,懷素當年寫的是什麼屏風,我們無從知曉,臨了什麼碑帖也都是考據者們言。但是可以肯定的,不會是日後成熟的代表作——狂草。懷素前期傳世的作品和六十三歲時寫的小草千字文都可證明,不在風口浪尖長安洛陽中原山落實一帶的藝術家不在潮頭。所以,二王係列的慣性應該是他的麵目。名氣大了,需要有自家麵目,書法史是風格史。懷素的狂草應該孵化於三湘屏風之後的粉壁上。唐人起居的屋宇遠沒有明朝那麼高,大幅作品的明三行產生不了。屏風不管是多少條,對於狂草的製約比較明顯。有了院落長廊短廊的粉壁,幾杯酒壯膽,懷素小夥狂了起來。吼書橫空出世,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這不是從長安開始的,一定是三湘給他創造了條件。後世曾翔複製,益增其名。
D、入京。齊白石五十七歲入京創造了奇跡,也許是受到了懷素的啟發。在老家爆得大名的懷素,入京了。他在京城混了五年,基層事業單位出身的他雖無官無職無權,但卻仍可稱京城十大混混之首。張渭帶他入京,是否經過一場運作我們不知道。但他懂得包裝卻是真的。他幾種堪稱經典的包裝故事,一是空前絕後(允許我第二次用)的招待會,這個招待會的招待對象是當時京城裏大批量大腕級的詩人。當時得詩七十餘首,幾乎完整地為唐人收集傳世。李白的《懷素上人歌》傳唱不息,幾乎所有草書人都曾經寫過它,洪丕模先生曾出版過選集。二是端起架子。放大他朝騎王公大人馬,暮宿王公大人家的狐假虎威過程,讓所有藝術家豔羨,以此抬高身價,神秘自己。三是以自己和尚身份神秘自己。綜觀懷素一生,認真研究佛教典籍的時候並不多,要不然,芭蕉葉上就沒有墨色。湖南幾郡的屏風就是原色。王公大人家裏沒有佛堂,他可能就和張大千、史國良一樣為了一個字“名”。四是大量的創作與大量的喝酒,忽然絕叫三五聲的吼書創造和滿壁縱橫千萬字的量的占有,狂名益甚,風格上更加大膽。
總結中國書法的任務落在了名人身上。“夏雲多奇峰”,是懷素悟筆法的;見擔夫爭道悟出避讓,和顏真卿的對話知道用筆折釵股和屋漏痕,是不是給阿素臉上貼金?
E、總結報告。懷素一生的總體報告是他的自敘帖。雖為狂草,比起後世的張弼、徐渭、陳道複、司徒越、傅山要冷靜得多,也看不出他自述的迅疾駭人。盤龍走也走得比較慢,激電流則不明顯。雖然作連綿不絕狀,但字字筆劃交代得非常清晰。這個狂草範本足以為天下法。公元777年,由兩京曆五載的旅遊告一段落了。這一年顏真卿的仕途也剛剛登頂,所以懷素便以極大的篇幅說老顏的好話,和李白不為封萬戶侯求一識韓荊州一樣,不管是依附還是客幕都需有冠冕堂皇的說法。很多人以為狼狽或者受到冷落的懷素老了,要回家了。但是他有一借口,我要去廣州拜訪亞相徐浩。京城時就有人把這一故事寫進詩裏。我寧願相信是回來時才去。因為當時這份足以當作名片的帖子不在身邊,徐浩沒有見他。很簡單,浩哥也是書法家,廣州生意人多,懂書法的人少,古今一樣。徐浩工作過的廣州沒有留下名碑,便是實證。京城的混混不是廣州的混混,於官,已經是副國級的徐浩不需要懷素幫什麼忙。至於收點好東西諸如金銀珠寶類,素兄,你有嗎?你的書法作品好,風頭過了浩哥怎麼辦?徐浩是成熟的政治家,不會犯低級的錯誤。
藝術家要靠作品說話,懷素63歲的時候還寫了小草千字文,散淡、平和、恬靜、寂然,一如回家重歸於平靜的小寺院老僧。這次回歸沒有火氣,沒了狂燥,是真功夫、真學問。真性情、可識性強,對於一般的讀者而言,臨習入手也快,極火。於右任草創標準草書的基調應該就是它。可是這寫不盡的寂寞、落寞、蕭然的真性情讓人難以接受,便被曆史有意忘記了。
京城有個狂草大家高閑,僧人。韓愈曾寫過序,寫張旭的一寓於書。給了這種職業成名的希望。懷素,僧人。是把這個職業在京城混到最火的曆史見證,這是無數文人爭相傳誦的對象。這些文人沒在官場,大多做官無望,他的夢想就是通過寫字,苦練成為懷素。假如自己沒有了希望,就給孩子們講這個故事。蘇東坡一定是他的粉絲,要跟著他學書法。人數太多了,不勝其煩。然後告訴他們,筆成塚、墨成池,不及羲之亦獻之。筆禿萬管,墨磨萬錠……這和張旭搪塞人的話何其相似。倍加功用,書法當自悟耳。東坡成名晚一些,懷素筆塚的故事已經家喻戶曉了。
然而,現實往往比較殘酷。朝騎王公大馬,暮宿王公大人家,雖然可以吹牛,卻不值得誇耀。試想,他如果混到了錢(請不要嫌我俗),如果自己有馬,僮仆成群,需要以此誇耀?誰不刷粉壁,誰不買錦屏,這麼火氣,手上一定是有點黃白之物的。從777年自敘帖聞世,向前推5年(有人考證過,考證人不是我),安史之亂過去不久,吐番人在長安城裏免費喝酒的日子也不遠。郭子儀威名的時候和懷素成名的時期剛好暗合。經過離亂的長安,好多王公大臣剛剛旅遊回來,好多富戶已人財不存。長安是一個置業的好時候,這懷素怎麼也沒有像王林一樣買一棟房子,住別人家幹嘛?試想董其昌在哪個王公大臣家住過?如果有王公大臣問他,阿昌,昌哥,昌叔,昌爺,今晚住我家吧?阿昌一定會說,讓小李子先去你家看看,衛生狀況如何?對方一定會很慚愧地說,要不您還是回家吧,我家客房住不下您這麼多人呀。或問王公大臣的馬來了,懷素說,把我的五花馬牽來,你在前麵帶路。仆人說:主人,五花馬隔壁老王大廚騎去買菜去啦,要不先用這匹汗血寶馬將就一下。懷素眨巴一下眼說,馬廄裏幾十匹汗血寶馬,你怎麼就挑了一匹最瘦的?算了,就這匹湊合使吧。懷素也是金樽清酒,也是玉盤珍饈慣了?他自己的自敘帖裏沒說,都知道他狂來輕世界醉裏得真如。但是,他是先狂後醉還是先醉後狂,他的醉來信手兩三行的完整放鬆狀態,創造了一幅又一幅的佳構奇思。以書法成就而言,最成功的策劃案例是懷素。有故事的人是懷素,可是找個借口回家的人也是他。這一切都曾經擁有過。
懷素回到老家以後,故事已不再精彩。也許吃肉不習慣,菜弄壞了腸胃係統,瘦削的他將近幾日使壞的筆頭收拾了一下,準備在以前的筆塚上挖個小洞,唱幾句蒼涼的而今葬你他日葬儂的詞句。綠天庵籠罩在芭蕉葉中,悠悠地聽著懷素練字的故事,冷眼中的他已經遠離了這個越吹越神的故事。製筆工藝的提高,筆頭少了;身體每況愈下,筆頭也少了。
其實以書致富的真正主人公另有其人。這個人是李邕,這個人是柳公權,這個人是顏真卿。
李北海一生寫了800多塊石碑,自撰碑文(會拍),自己書丹(能寫),自己刻石(精美效果),時人謂收入巨萬,是有史以來賺錢最多的。他爸爸編過文選,他自己少年成名,唐太宗以行書寫晉詞銘以後,曆史上第一個將行書刊碑並得到認可的李邕,將大王行書集字本聖教序加以整飾,俊美瘦健俏麗,後來形成平和溫潤寬博的自家麵目。蘇黃及後世的趙孟頫、唐伯虎在結字上大多脫胎於北海。懷素騎王公大臣的馬來炫耀,李北海70歲死在送王公大臣馬這件事上。有錢,粉絲多,性格不好,還成名早,這些都是招禍的。李北海對唐法的貢獻主要在對大王行書的繼承與發展,以一人之力撐起數十年風尚所好,此舉是壯偉而弘毅的。
柳公權的曆史功績在柳體的創造,將永遠隨著書法和漢字相伴而行。無論哪一層次的展覽入選此風格與否,歐顏柳趙,顏筋柳骨這三歲小兒都能隨口說出,可見其影響之深且遠。柳公權更加大的效應是收入,賣字收入。站在書法市場的角度,柳公權賺了多少錢他自己不知道,翻正史隻剩下一個數字,更加離譜的是外交場活動如果沒有拿到他的字,便是外交的不成功。王公大臣家裏過點什麼大事,諸如婚喪嫁娶之類,沒有他的字則沒有麵子。虞世南吃了五個朝代的飯,柳公權陪了七任皇帝,還時不是地說些讓皇帝背上冒汗的事。發現皇帝有點心虛,用寫字說事,心正則筆正。就連皇帝偷偷地將郭子儀家裏的兩個女孩子帶進宮都硬是因他帶話給送回去了。郭子儀的兒子也是娶過皇家女的,為什麼到了這時候就難了?有時候給皇帝寫一封信很直接也很急切。公權蒙詔出守翰林職在閑冷,誰肯響應,親情囑托,深察感幸,嫌這個差事的油水不多。柳公權88歲高齡才去世,是個能吃能睡、臉厚心寬的人。更是一身正氣不缺錢花的人。很多王公大臣倒是要看柳老頭的臉色。其實書法家後邊還有大家沒有說出的兩個理由,一是他哥哥叫柳公綽,是當時有名的權臣,還做過國防部長,曾直接找過國務院總理關鍵時候給弟弟漲工資。有些黨政軍領導,職位軍銜低一點了,也是願意出高價。二是後來在這麼多皇帝身邊混久了,也就知道用什麼法把這些本來底氣就不足的皇帝玩得團團轉。而外國使節和王公大臣們把他的書法當成寶貝,無非也是三點:一是確實是好東西,保值,不象現在的書家不在官位,立馬貶值。也不是當今官場上的皇帝的新衣的書法作品。二是這個倔老頭整天在皇帝身邊晃悠,萬一說點自己什麼事,好話也許不頂什麼用,壞話一定有用。預防的心理作怪。花點錢買個平安。請注意,我沒說他是黑社會老大。三是,有個哥哥叫公綽,狠角色。兩次主政首都,七次外放節度使,吏部、兵部尚書。
另外一個永恒的唐法製造者顏真卿,是一個不以錢計的書家靈魂代表。兒童時期在吳地待過,就是張旭的出生地。他是顏體的法人代表。他的楷書作品耳熟能詳,他的石鼓狀橫細豎粗的形象早就印在每一個華人的腦子裏。楷書形象的沉雄、壯偉、莊嚴、自信,詮釋著中國人所有對大唐文化的美好回憶和完美夢想。他的每一塊豐碑巨製都是與生俱來的大唐風格,書法史寫到顏真卿,不僅是風格史的變幻,審美史的轉向,更是人格史的昭示。字如其人上顏真卿來詮釋可得完美。
顏真卿的行書同樣的奪目耀眼。《祭侄文稿》號稱天下第二行書,與希冀悠遊、自適放曠而在惠風和暢中寄情山水、放浪形骸的《蘭亭集序》雙峰並峙。一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李世民一生都希望他治下的初唐,能夠有如此美好的安詳生活。雖然貞觀之治已經寫入史冊,李世民帶入昭陵的蘭亭序也許有著未能實現目標的遺憾。東晉偏安雖無西晉、隋唐的大一統局麵,但東晉、南宋的江左風流都是真實存在的。而顏真卿的人格魅力和其英雄形象與其書法相得益彰、相互輝映。抗擊安祿山叛亂時的連盟共主,勸降李希烈時已77歲高齡,慷慨赴死,會使天下士子文人熱血奔湧,這才是大寫的空前絕後的無可質疑的大寫的唐法。
顏體行書的貢獻豐富了書法史的技法創作,枯筆的運用,圓筆的運用,結字的變化,直抒胸臆的沉鬱之氣,悲憤之情給唐以後的書法提供了一個可變、可深挖的機會。韓愈說張旭的草書能將天地萬物之變一寓於書,但將悲憤之情哀思之情寓於書,讓我們從字裏行間看到痛惜與欣賞,有對死得其所、為國捐軀的稱頌,也有對巢傾卵覆的悲慟哀嚎。如果說我們對中國書法能夠承載感情喧泄的任務的話,和著血淚書就的天下第二行書或許可能給我們一種在無可控製的大悲之時隻有情感而無技法的錯覺。正是如此,才有了中國書法的又一高峰,而且是高於技法書以載道的唐法,後世取法者麵對這一唯一,永遠的唯一書作論其文或敬其誌。其後《爭座位帖》的聞世,才強化了顏體行書的風格。粉碎了後世無數次重複的經典,完全的作為唯一經典的二王體係。他的《裴將軍詩》楷行草隸相雜,但自然而宏偉,因意而變,真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力量之美,並且水乳交融水乳合流。形式服從於內容。
顏真卿的書法作品應該是存世唐代最多的,從29歲(現存可查資料)或者33歲開始便進行顏體書法實踐,除了一些因為內容而調整情緒上的變化外,可以肯定地說他是為唐法而生的。如果我列出一大堆顏碑於此,顯得非常多餘。敬其人而習其書,敬其人而傳其書,人以文傳、書以人傳。按說柳公權、李邕的碑版拓帖應該多於顏書,為什麼顏體能給我們如此我的遺存的、風格形成之後的多變是主要的。因為情緒變化作出微調,而不完全被法所困,一成不變。孫過庭分析了王羲之幾種書法的情緒,對於內容與形式的關係做了圖解。而麵對顏真卿的作品再去文字圖解就顯得多餘。
他的《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幹練而真切,給“書法一技爾,小道,壯夫不為”一記響耳。麵對旭師那種虔誠之感,敬重之意,溢於言表。是中國書法史高手對決而遇到對手的和局。然後細品此文你也會發現顏真卿給我們演示的是另外一種唐法。其中傳遞了四種信號:一是內功修煉,隻有自己到達了一定程度,才有資格與高手切磋;二是能夠解釋為什麼的問題,光知道是什麼是蒼白的;三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前提是自己得有知識;四是師徒關係不是重複效法乃師的一切,更重要的是創造自家麵目風格才是最重要的。顏魯公終結了唐法,開辟了唐法,使天下能事畢矣。他終結的是唐法的神秘,自衛夫人起筆法的傳遞過程書史家都寫出了完整的傳遞鏈,如再續上鍾韋,就必須挖墓來解決。有了極其神秘的色彩。張旭長史傳到顏真卿以後沒有了,終止了。不是筆法不重要了,而是從顏真卿開始,筆法公開了,民間化了。其實賀知章、張旭這幫酒鬼到處亂寫,大多絕活兒就在不知不覺中泄密了。
賀知章是酒鬼,但絕對是一個唐代文人的精神領袖,他的舉賢薦賢,有酒大家喝比之於他的狂草書寫過程來有另一種昭示開脫的意義。所有的藝術欣賞都有群羊的效應,欣賞狂草需要受眾的全麵素養,在當今的8000之眾的中國書協委員中最少有7000人都讀不通、看不懂草書的,更遑論欣賞二字。什麼在支撐著他們高傲的頭顱?“裝”。在唐代推廣狂草同樣艱難,古今之別在於今人有大量的影印資料、電腦、手機,各類培訓機構。而古人更難,所以古人同理的是需要重量級的表演藝術家來展示、演示,並且神秘化。最早垂範並且舉手投足都會引起巨大反應的是賀知章,這位眼花落井水底眠的四明狂客絕對不是李白那種孤芳自賞的時候多。對影成三人的時候,睡不著覺的時候邀明月。看看他的朋友圈,吳中四士有他、飲中八仙有他、仙宗十友也有他。回家的時候皇太子以下的人執送別禮。做官是千古名相之一的張說舉薦提拔。這才是檔次。竇氏兄弟說賀知章與造化相爭,非人工所到。賀知章是被文學史肯定的對唐代詩歌的創作實踐有示範意義的yabo22官网
,對唐詩的健康發展具有一定的導引作用,其對書法也有同樣的曆史意義。狂草始於知章的試筆過程。如果說他和李白是酒友,推薦了李白,使李白能夠在皇宮喝酒的話,他本身就是學霸,能考狀元,本身是筆杆子,除能詩以外,考據之類樸學也是本行。另外他能謀人謀己。50年混進長安而86歲在明皇贈詩,太子及百官送行中踏著儀仗隊的歌聲離開長安而還鄉的,豈是衣錦二字了得。他雍容曠達的背後深藏著極高的人生智慧,這便是謀己。為人謀,為天下謀易,為己謀難。賀知章也許怕被當世人質疑他的書法功底,隨手一寫便是幾千言的孝經,而且融二王及古之大草於一體,勁健、灑落、雋永、豐富。知變而能化,難度係數亦高。賀知章用他50年的長安工作經曆和生存模式告訴我們什麼是唐法。唐人尚法,唐人為天下法,唐人尚法,我尚唐人之法。
隨著唐文化、經濟、政治及在世界角色上的變化,審美趣味也隨之而變。唐隸作為唐法另一麵目,出現了豐腴、雍容、自適、豔麗的新麵目。後人也許覺得俗,然而唐之俗與大製作相依,豐碑巨製,重形製、範式。正是中國人成熟的儀式感及從儀式中獲得自信存在感的過程。崇尚美也往往會對過程細節提出挑戰。唐玄宗李隆基的紀泰山銘給這一時期的書法作品作個終止符的說明。所以唐隸四家,其名不顯,玄宗為唐隸法。後世稱之為神品的李陽冰恢複李斯秦篆,其功亦偉。
和賀知章完全不同是唐人尚法的另一重鎮孫過庭,他的《書譜》足以流傳千古。3700字的右軍法再現,是唐人留給書法史的小草唐法。書譜序的“寫作方式”也為後世作寫出了範式。精辟的論述,精到的書法,取法乎上的導引,五乖五和的人生體驗,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的運筆總結,學書三個階段的休止符式總結。係統完備集大成式的理論體係,讓整個唐代書法小巫見大巫。孫過庭之後再無人在大王草書有過突破。康裏子山加章草法之法以其高古鱗光偶閃。有一種學問叫為往聖繼絕學,有一種能耐也叫為往聖繼絕學後讓絕學再絕。這個人就是孫過庭。他的學書三個過程,我有拙文《偶然的三個過程》發表在2002年的《書法賞評》上有過專門的論述。
孫過庭對唐法的貢獻有二。一是大王係草書唐代草書的代表,米芾也認為碩果僅存。寫右軍草從過庭入手,字多,墨跡,絕佳。二是他的書論,書譜是專業領域的唐法。如果清代的康有為《廣藝舟雙輯》不出,可能永遠是書法理論領域的頂峰之作。
孫過庭有《千字文》,因水平與書譜有太大差距,我寧願相信它是偽作,不足為法。米芾曾說初唐很多右軍書法都是小孫造的假。米芾也造假,一路貨色。米芾應該語出有因,可為信史。
孫過庭隻活了45歲,像一顆流星,人書都未俱老。他也在體製內作公務官,一般幹事。而且貧病交加而死,成了本篇結語時唯一的劇種,這也是我不願意展開多寫的原因。他的書法最多隻能入妙品,可是這妙品卻和神品書論並存,而且是右軍血脈,也如一輪明月。他的故事不響亮,純靠作品說話,所以唐人尚法也有一條,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
曆史往往讓能幹的人幹太多的事。李世民、李隆基是唐代最有作為的君王,偏偏也是帝王中兼職書法家中最為出色的,之後趙氏父子徽、高二宗成就最高時恰是專業書法家時候。
杜牧、柳宗元、白居易的墨跡出現的時候,作為書法史的唐代部分已印刷出版了。他們隻能是宋人尚意的前奏曲。
唐代是中國文化自覺自信的信史,是中國人千年重複千萬次,呼喚千萬次盛世圖騰,是和眾多鮮活的曆史yabo22官网
同時登場、並用身體直接書寫曆史的曆史強音。不管你喜歡不喜歡,書備法於唐都是你必須接受的史實。你可以質疑他的大國形象,說它的版圖不夠大,你可以質疑它的GDP,考證出大唐長安、洛陽遠不及後來的杭州、開封、建康。但是用生命來書寫書法史止於唐,這便是唐法。你見過弘文館裏的白發老者虞世南安座書寫孔子廟堂碑,初唐展示的唐法是尊孔信號的傳遞。你看到顧命大臣褚遂良梗著脖子和李治吵架嗎?他是在抵製以後可能出現的大周王朝。你看到李邕、顏真卿為李林甫所忌屢屢貶出長安嗎?這是因為書法家的李、顏都是堪為社稷柱石的將相之材。70歲的李老頭被棒殺於獄中,77歲的顏真卿被叛將殺害於軍營。李是因為李林甫羅織罪名,構陷而死。顏是因為盧杞明知有生命危險而借刀殺人。同為烈士暮年,應無憾於曆史。反觀人際背有冷汗。李北海有沒有貪過公錢,有沒有搶劫日本使節載有珍寶的大船,我始終有疑問。李北海寫文章,寫碑碣,刻字數量巨大,當時人們已經普遍認為是曆史上收入最多的書法人了,有必要貪公錢嗎?加之當時反腐敗的壓力並不很大的大環境中正常行情下的灰色收入加上正常品級不低的朝庭奉祿,他要這麼多錢幹嘛?史傳北海善養士、喜養士,難道都是天下寒士?唐代並未普及高中教育,讀書人有幾個是家庭貧寒的?這些所養之士投奔李邕保不準還要進貢一些黃白之物、文物古玩之類作為見麵禮。他們不隻是為了生存吃大鍋飯的而是為了日後有晉身之機。君不見餘秋雨可以舉薦一個中國書法院院長乎?天下士子也是看到了李邕熟人多、路子廣的情份上。他身後的一群人和這一群人的傳說,這群人形成的勢力和領袖群倫的氣質為他自己布下陷阱,不知不覺中自掘墳墓了。有才、有位、有錢、有人、有名氣,害怕他的人豈唯李林甫?書法理論家李嗣真直接寫信給武則天,反映的是耒俊臣的問題,對酷吏製度直接指責,當麵也一定不會少說。柳公權一句“心正則筆正”不是閑言碎語,而是和心虛的皇帝對話。看看這些書法人,書法家心底無私,無私無畏,哪一個是蠅營狗苟唯唯諾諾的活著?這種活法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唐法。是他們選擇書法嗎?明明是書法攀附了他們。
上一篇:
趙克禮:以文化書法開啟少兒美育啟蒙
下一篇:
預防近視需矯正握筆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