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張況:中國硬筆書法史略(下)
發表日期:2019-03-25 10:53:52 來源:本站 被閱讀[3996]次
(接上部分)
1999年8月,遼寧的史洪清在因特網推出首個硬筆書法網“洪清硬筆書法天地”,2000年5月該網站更名為“硬筆書法天地網”,成為第一個硬筆書法專業網站;2003年江蘇南通的陳利軍接受了四川德陽向森於2000年創建的“中國硬筆書法在線”,向森此前還建立過“漢字硬筆書法網”;2003年10月周繼中創建了“中國硬筆論壇”,後更名為“中國硬筆書道論壇”;湖北的柳長忠於2006年6月創辦了“亚博科技app ”;2006年7月江蘇的梁桂東創辦了“中國硬筆書法江湖網”;2014年廣東的萬鋒創辦了“廣東佛山硬協公眾號”等。

進入新世紀,湖北王臻良、柳長忠主持創辦了《中國硬筆書法》(全彩精印內刊)雜誌,之後武漢《書法報·硬筆書法》的創辦,黑龍江《青少年書法報》也以一定的版麵刊登硬書作品;廣東的劉胄人、李慶綠創辦了《廣東硬筆書法界》,張況創辦了《嶺南硬苑》。此外,全國各地的硬筆書法內刊、公眾號更是像雨後春筍般呈現。至此,報刊、網站、論壇、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為新時期硬筆書法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這些報刊雜誌和網站一起發力,對硬筆書法的發展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008年,由中共湖北孝感市委、孝感市人民政府,中國硬筆書法協會,中國紀檢監察報社聯合主辦,中共孝感市委宣傳部承辦,湖北省硬筆書法家聯誼會、中國硬筆書法雜誌、湖北黃麥嶺磷化工(集團)公司協辦的首屆中國(孝感)漢字書寫節暨萬人現場筆會在湖北舉行。時任中國硬筆書法協會主席龐中華、副主席兼秘書長張華慶蒞臨“書寫節”指導工作。該“書寫節”暨萬人現場筆會自2008年首屆始至2011年共連續舉辦了四屆,先後有來自韓國、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書法家與國內近三十個省市自治區硬筆組織的負責人和獲獎代表出席每屆盛會,湖北萬名學生參加現場書寫活動。"漢字書寫節"的成功舉辦,迄今為止在全國尚屬首次,其主旨是“寫規範漢字,揚中華文化”,不僅在國內閃耀光彩,而且在國際上也展示了它的獨特魅力,新華網在現場作網絡全程直播,新華社播發新聞通稿對活動情況作了報導。該書寫節在中國書法文化界、尤其是硬筆書法界產生了積極而廣泛的影響,2010年榮獲湖北省第三屆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獎,2008年至2011年連續四年獲評“中國硬筆書壇十項年度重大事件”之一。後來,“書寫節”移師莊子故裏安徽蒙城。2019年中國(蒙城)漢字書寫節成功舉辦,使這一群眾性的書寫活動得以延續。

尤其是值得一提的還有,2016年廣東省硬筆書法協會與廣東佛山市硬筆書法協會、廣東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大瀝杯·廣東省硬筆書法雙年展”永久落戶佛山南海,每兩年常規化舉辦一屆,此舉,可謂開全國省級硬筆年展的先河。

五、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的中流砥柱作用

關於硬筆書法社團方麵,這裏也該客觀地提一下。1984年11月,為鞏固兩次青年鋼筆書法大賽成果,將硬筆書法精英們聚集起來共同為發展我國硬筆事業發力,經團浙江省委批準,浙江省首倡並成立了“中華青年鋼筆書法協會”,這是第一家全國性的硬筆書法藝術團體,第一屆理事會由薑東舒和時任團浙江省委書記陳嶽軍擔任會長,陶鬆銳、龐中華、倪建中、李國楨、梁錦英等人任副會長,任平、顧仲安、王正良、柳長忠等人則是首屆理事。1988年10月,該協會在浙江紹興龍山賓館召開第二屆理事會,將協會更名為“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時任國務委員王芳、浙江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安羽任協會名譽主席。薑東舒任主席,王正良、盧前、任平、何幼慕、何滿宗、胡嘉延、駱恒光、高惠敏、梁錦英等9人為副主席,何幼慕兼任秘書長。協會理事均為各省市自治區硬筆書法界的代表性yabo22官网 。該協會後來因沒有正規“出生證”,而與在國家民政部正規登記注冊的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打起了筆墨官司,被判輸後,該會旋即被取締,不能不令人一聲歎息。這當然是後話。

在此前後,江蘇、雲南、湖南、陝西、山西、河北、廣西、浙江等省級硬筆書法協會及研究會紛紛成立。與此同時,經過龐中華、劉金彪等硬筆書法名家的努力,1993年,經國家文化部批準,國家民政部登記注冊,“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在北京正式成立,成為唯一合法的國家級硬筆書法社團,田英章出任首任會長,龐中華任首屆常務會長(法人)。2009年,中國硬筆書法協會進行了換屆,龐中華轉任終身名譽主席,張華慶任主席。爾後,協會主席張華慶首倡“大書法”概念,他身體力行、不遺餘力地推廣“中國大書法”,得到中國書法界的廣泛讚譽和認同,協會運作由此達到全盛時期。張華慶而後還當選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硬筆委員會副主任、民進中央開明畫院副院長,兼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高研班教授、《中國大書法》叢刊主編、中國文化發展促進會理事等社會職務。

張華慶主席領導下的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具有高度文化自信,他首倡“大書法”(書法、硬筆書法、篆刻、刻字)理念,鏗鏘有力地提出協會的主要職責,那就是讓億萬人寫好漢字、提高漢字書寫水準;提高硬筆書法藝術的創作水準,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而開展工作。協會宗旨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提高全社會文字書寫水準,發展和繁榮硬筆書法藝術創作,增進國內外文化藝術交流,振興發展中國硬筆書法文化事業。做堂堂正正中國人,寫漂漂亮亮中國字。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的業務範圍更是涵蓋了組織、開展硬筆書法的理論研究和學術交流;組織、開展硬筆書法工具、材料、技藝的開發、研製、實驗、鑒定、宣傳、推廣;組織、舉辦硬筆書法論文、作品、研究成果的競賽與展覽;組織、開展書法教學、培訓、評審和人才培養、推薦;編輯、出版硬筆書法教材、著述、碑帖、報刊、雜誌、作品集;組織、代表中國硬筆書法界進行對外交流、聯誼、聯辦賽展和有關合作事項;組織、開展全國硬筆書法的藝術鑒定、賞評、職稱評定和有關標準製定;組織、開展與本會有關的團體、個人進行與發展書畫事業有關的聯誼與合作;組織、開展本會業務領域內的其他活動等九大項工作。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組織機構也十分齊全,計有院、會、委二十五個,即大書法藝術院、思想道德建設委員會、學術委員會、書法教育工作委員會、高校書法工作分會、詩書畫藝術創作委員會、民族文字工作委員會、文房四寶工作委員會、對外交流工作委員會、少兒書法工作分會、女書法家工作分會、老年書法家工作分會、維權鑒定工作委員會、組織聯絡工作委員會、事業發展維權工作委員會、對外交流工作委員會、新聞出版傳媒工作委員會、規範漢字書寫委員會和楷書委、行書委、草書委、隸書委、篆書委、篆刻委、刻字委、評委會等。

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成立25年來,舉辦了數十次全國性的硬筆書法展覽和賽事,其中規模空前的“國展”就舉辦過三屆,第四屆也已開始發布征稿消息。作為第三屆“國展”和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全國硬筆書法展的終評委之一,我覺得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在我國硬筆書法領域中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貢獻是值得大書特書一筆的。

2018年為了隆重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以硬筆書法的藝術表現形式反映我國年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翻天覆地的成就,記錄改革開放進程中的重大曆史事件和人民生活日新月異的變化。傳承初心之誌,創造藝術之美,進一步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形成生動實踐,轉化為弘揚中華文化,踐行大書法的強大動力。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又隆重舉辦了“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全國硬筆書法作品展覽”。2018年12月10日至11日,評審工作在北京舉行。10日,在李冰、熊潔英主持下,初評評委會對萬餘件來稿進行了初評。11日上午協會召開終評評審工作會議,會議由中國硬筆書法協會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李冰主持,中國硬筆書法協會主席張華慶在講話中指出: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硬筆書法事業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了新的發展,至今也走過了40年的發展曆程。中國硬筆書法的發展是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腳步前進,這次作品展是紀念改革開放40年,同時也是對硬筆書法發展40年的回顧。這次作品展分小品組和冊頁、手卷組進行了評選,既有鴻篇巨製的冊頁手卷,同時也兼顧到了藝術性、書寫性同樣精彩的小品,是一次硬筆書法從初期小品表現形式過渡到冊頁、手卷、條幅等表現形式的回顧展,在國家級展覽中將這些藝術表現形式全方位展示,也是我們的一種展覽形式的新表現、新嚐試。

此次評選強調堅持藝術標準,評委們自然也不負榮譽與重托,作為終評委兼學術觀察之一,我深為評委們所表現出來的責任心、專業精神和擔當精神所折服。評委們認真貫徹張華慶主席的大書法理念,站在對中國硬筆書法事業發展負責的高度履職盡責,一定意義上講,評選同時也是對評委自身綜合修養的一次考核,能否體現公平、公正至關重要。

經過評委們的共同努力,這次展覽推出的優秀硬筆書法作品成為繁榮發展當代中國硬筆書法藝術的一個新高峰,很好地弘揚了中華文化,踐行了“大書法”理念,成為詮釋當代中國“大書法”藝術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全新亮點,誠堪砥礪,誠堪銘記。此次作品展的評審委員會規格也是最高的,中國硬筆書法協會主席張華慶親自擔任主任,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李冰擔任副主任,協會監事長熊潔英擔任秘書長。評審委員則分別從各省硬筆書協抽調最強最具實力的專家組成,陝西的高繼承、河南的司馬武當、湖南的崔國強、山東的李岩選、廣東的劉胄人、張況,安徽的薛祥林、四川的羅雲、山西的趙維勇、河北的寇學臣、江蘇的唐明覺、北京的高寶玉、浙江的梁秀、吉林的吳峰都是都是評審委員。監委委員則由遼寧的李殿高、天津的趙洪生擔任。學術觀察由協會駐會副主席李冰和廣東省硬協副主席張況擔任。可以說這樣一個來自全國各地五湖四海東西南北中的評審團,是很具代表性和說服力的。

本次作品展來稿突破萬件,美輪美奐的作品讓評委們感到歎為觀止,震撼不已,這是近年來中國硬筆書法藝術作品的一次大檢閱。評委、監委集中一天時間反複篩選評出入選作品,工作量大,硬筆字小,參賽的不少年輕書家臨聖教序,簡直分不清是硬筆還是毛筆。這讓評委們也大開眼界,讚歎連連。

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從2006年舉辦第一屆“國展”開始,就提倡堅持傳統,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特別是最近十幾年來,中國硬筆書法在創作方麵取得的成果不僅僅改變了硬筆書法創作的觀念,甚至影響了當下中國書法發展的走向,讓整個書法界為之刮目相看。

見證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事實上,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已經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硬筆書法社團,其影響力日大,社會知名度日高,可謂如日中天、風靡全國,波及海外華人世界、港澳台和日本、韓國、朝鮮等國。為搭建藝術交流橋梁,張華慶、李冰、熊潔英等中國硬筆書法協會領導身體力行,開拓進取,大膽走出去、請進來,為中國“大書法”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硬筆書法呈現多元化、全方位、多維度長足發展的趨勢,全國的硬筆書法水平也有了質的飛躍。此次全國展,評委們經過七輪認真細致的評選,最終選出硬筆書法冊頁手卷作品入展100件,硬筆書法小品入展200件;硬筆書法冊頁、手卷、小品入選作品共計700件,冊頁、手卷均見功力,中國硬筆書法與五千年中華文明相伴而行,伴隨著祖國四十年改革開放進程日臻成熟,最終曆練成器。硬筆書法界可謂高手如雲,後繼有人,值得驕傲、值得自豪。當評審到了最後一輪時,張華慶主席提出,要求評選出來的每件入展作品都要注明具體推薦評委的姓名,以備查考。此舉,無疑讓評委們頓感“壓力山大”,在整個評審過程中,評委們隻有更加認真更加細致,才能順利完成評審工作。

四川省硬筆書協主席、評委羅雲感歎:中國硬筆書法紀念改革開放40年作品展可謂革故鼎新,熔金成器。河南省硬筆書協主席、評委司馬武當認為,改革開放40年,中國硬筆書法也相向同行了40年,大書法之大 根本在於包容,他說他是40年改革開放祖國發展的見證者,更是硬筆書法40年發展不離不棄的踐行者,有幸成為評委,終生難忘。吳峰評委認為,在舉國上下大力推進“弘揚傳統文化,踐行大書法”的今天,中國硬筆書法事業如火如荼、蓬勃開展。“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全國硬筆書法大展”投稿數量之多、書寫水平之高、參與範圍之廣、社會影響之大,係平生所僅見,這是硬筆書法事業盛況空前的最好證明!

事實上,這次參展投稿的作品充分體現了與共和國改革開放40年同步發展的中國硬筆書法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

評展前夕,適逢張華慶大書法藝術館在日本舉行開館典禮。中國硬筆書法走出去,恰好印證了中國硬筆書法事業被世界廣泛認同。據張華慶主席介紹,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竟把中華文化崇尚為日本的“母體”文化,代表著日本人民文化尋根的心聲。事實上,以張華慶主席為首的中國硬筆書法協會領導班子一直以來都以求實創新的精神、改革開放的胸懷為全國廣大會員服務,張華慶學養深厚,含蘊儒雅,他經過多年的深思熟慮,最終首先提出了中國“大書法”理念,契合了全國廣大書法愛好者的共同心聲,引起了全國書法界的廣泛共鳴。作為評委,看著幾百件從上萬件書法作品中殺出重圍最後進入終評的美妙絕倫的作品時,簡直有一種賞心悅目陶醉其中流連忘返的感覺。整個評審過程令人開眼、開心、開悟。讓人從中窺見了中國硬筆書法的無限希望和光明前景。

中國硬筆書法與中國的改革開放一樣,雖曆千難萬險,潮起潮落,但終有所成。評委司馬武當說,大書法之大,不是因為它函蓋的藝術麵大,能包羅萬象,而是因為它的大視野、大格局、大胸懷,不再是一家之言,不再搞門戶之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隻要是能促進文化藝術大發展大繁榮的,不論你來自哪個藝術門類,我們都學習,都借鑒,都包容。這是一種多麼闊大而從容的心態!

確實,作為終評委之一,我看到展現在眼前的這一件件書寫精湛、格調高雅、製作精美的硬筆書法“大作”時,不禁為之擊節叫好。一些評委對已經選中的作品也禁不住總要調換來調換去,唯恐看漏了眼會對不起參賽者。在現場,我看到陝西硬筆書協主席高繼承、河南硬筆書協主席司馬武當、廣東省硬筆書協主席劉胄人等在已經完成了評審任務之後,仍然宅在被淘汰的作品堆裏,良久還在徘徘徊徊、尋尋覓覓,我的目光與他倆的目光碰撞時,彼此不禁莞兒一笑,問他們這是怎麼回事時,他們異口同聲答曰:恐有“漏網之魚”。

事實上,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僅2017年就做了十件頗有衝擊力的大事:一是中國硬筆書法協會認真學習、宣講、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召開專題研討會、宣講會、學習班,發出通知在全國硬筆書法界掀起了學習熱潮,百餘家地方單位會員紛紛爭當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排頭兵;二是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按《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整體方案〉的通知》要求完成第二批行政脫鉤工作;三是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第六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全國政協禮堂召開;四是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第五屆理事會第六次會議暨2017年全國組聯工作會議在河南洛陽召開,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各部、委及全國各地協會組織工作健康、有序開展;五是“黨在我心中·百千萬工程·大書法進基層”活動蓬勃開展;六是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第七次江西紅色之旅圓滿成功;七是為紀念中日建交45周年,“傳承有道 大書法藝術作品日本展”在日本北九州舉辦,《西日本新聞》、《讀賣新聞》報道“中國最大規模的書道家團體赴日舉辦大書法展覽”;張華慶、李冰、熊潔英、鄭文義等分別應邀赴日本、韓國友好訪問,開展了係列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八是“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大書法”的核心理念為新時期藝術創作營造新生態,“傳承有道”大書法藝術係列展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全國書法名家作品展、全國第三屆硬筆書法家作品展等全國各類書法展賽及交流活動如火如荼;九是張華慶倡導“寫字教育就是愛國主義教育”,定位寫字教育新高度,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抓實書法教育培訓工作、推動“國培項目”開展,碩果累累;十是中國大書法2017年度漢字評選活動在香港舉行。作為全國最大的硬筆書法社團,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的火車頭和排頭兵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對中國硬筆書法事業的發展,確實起到了巨大的垂範作用和令人折服的推動作用。

2019年元旦,香港大書法協會成立慶典暨慶新年聯歡晚會在香港江蘇薈隆重舉行,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社團聯絡部副部長陳小兵、中聯辦宣傳文體部調研員伍俊、副處長曹山虎出席、張華慶當選主席,李冰、熊潔英、馮萬如、許雪明、舒榮孫、李偉宏、婁耀敏、葉炯光、歐耀南、歐誌祺當選副主席,高繼承任監事長、姚茂龍任副監事長,秘書長由李冰兼任,執行秘書長由熊潔英兼任,副秘書長為趙洪生。

當然,回首往昔,值得一提的還有,1981年3月在幾位書名家的倡導下,上海率先組織成立了“晨風鋼筆字研習社”,這是我國成立最早的地方性硬筆書社團,頗具紀念意義。1984年4月,廣州硬筆書法家協會在廣州市民政局登記注冊成立,首任主席為梁錦英,盧有光、周樹堅、陳頌聲等人任副主席。1996年1月,中國書法家協會首次設立了“硬筆書法委員會”,由時任中國書協副主席劉炳森兼任主任,盧中南、白煦、王正良、王寶心、房弘毅任副主任。換屆後,主任由中國書協副主席吳善璋兼任、副主任則由張華慶等人擔任,李冰和熊潔英都是該委員會委員。中國書協此舉,可謂在國家級層麵對中國硬筆書法藝術作出了高度的認同。


六、 中國硬筆書法前途無限光明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全國各地的硬筆書法家們積極投身硬筆書法事業,他們出版各種各樣的硬筆書法字帖數以萬計。與此同時,全國各地各種硬筆書法函授和培訓活動也開展蓬蓬勃勃、紅紅火火。1984年10月央視開辟了《鋼筆書法講座》;1985年7月,《中國鋼筆書法》編輯部創辦了“中國鋼筆書法刊授中心”。此外,中華鋼筆書法函授中心、席殊3S硬筆字訓練中心、武漢李氏兄弟(李洪川、李浩川、李澤川)的“三川鋼筆書院”等開展的培訓與函授工作,也為我國培養硬筆書法人才、提高人們硬筆書寫水平做出了貢獻。

四十年來,在國家教育部等單位的努力下,我國中小學逐步開設了寫字課,此舉既提高了學生寫好硬筆字的興趣,也引起了家長們的重視。硬筆書法培訓甚至作為一種業態而存在了。

此外,中國硬筆書法的理論研究方麵,也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1987年6月《中國鋼筆書法》編輯部等單位在湖南長沙舉辦了“首屆中國鋼筆書法理論研討會”,全國硬筆書法界的“各路諸侯”從曆史、技法、教學等諸方麵展開研究探討,不乏真知灼見;1990年10月,四川、江蘇、廣州、河南四省市硬筆書協在成都召開了交流會,參與者眾;爾後,中國硬筆書法協會、中國鋼筆雜誌社也於1998年7月在浙江嵊州召開第二屆中國鋼筆書法理論研討會;2000年7月,中國硬筆書法協會、中國鋼筆書法雜誌社和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主辦、四川省硬筆書法學會和樂山市硬筆書法家協會共同承辦的“峨眉山杯”第四屆硬筆書法理論研討會在四川樂山召開,與會的20多名優秀論文代表在會上闡述自己的硬筆書法論文觀點,場麵熱烈,前所未見。

四十年來,《中國鋼筆書法》雜誌、《中國大書法》叢刊、《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刊》和一些專業報刊發表了大量的理論文章,為開展硬筆書法的理論研究提供了園地和平台。所有這些都是中國硬筆書法“大合唱”中的一個聲部,值得紀念,值得好好寫上一筆。

值得一提的是,四十年來,我國硬筆書法與國際的交流活動也開展得蓬蓬勃勃、有聲有色。除了上述1984年柴田木石率團訪問浙江之外,1985年5月《中國鋼筆書法》創刊時,日中協會會長茅誠司和日本書法名流柴田木石都發來了賀電;1986年初,由日本鋼筆習字會的三上秋果、小川江南等書家組成的“日本鋼筆書法友好訪問團”一行30多人,興致勃勃地訪問了杭州、蘇州、上海等地,對中國實現改革開放政策帶來的喜人景象讚譽有加,代表團訪問期間還與“中華青年鋼筆書法協會”簽訂了《中日鋼筆書法友好交流協議書》,兩會結為友好協會,共同促進硬筆書法事業的發展;1987年8月,應日本鋼筆字研究會和日本鋼筆習字研究會的邀請,浙江硬筆書法家代表團赴日參加了全日本第60回書道展活動;同年10月,日本鋼筆習字研究會副會長石川芳雲、理事長岩佐健彥率代表團前來杭州參加“中日硬筆書法聯展”兩地交流成為佳話;1998年,在中日硬筆書法家的努力協助下,兩國書法家出版了《中日硬筆書法精品集》,展示了當代中國硬筆書法創作的卓越成就與書家風采。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的硬筆書法的迅速發展,離不開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的關心、支持和幫助。其中就有德高望重的著名教育家、全國政協副主席葉聖陶,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胡愈之、周穀城,全國政協副主席楊成武、全國政協常委王光美,中國美協主席、著名藝術教育家、理論家江豐,著名作家姚雪垠,文藝界著名藝術家、理論家、專家學者夏衍、常書鴻、啟功、廖沫沙、沙孟海、王蘧常、黃若舟等人都給予的熱情關懷,大力支持與無私幫助。

改革開放四十年,是我國硬筆書法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和長足發展的黃金四十年,縱觀百年中國硬筆書法發展史,特別是改革開放四十年發展史,我不禁為中國硬筆書法所取得輝煌成就而感到驕傲、自豪。

“寫漂漂亮亮中國字,做堂堂正正中國人。”現已成為每一位中國硬筆書法人的共同追求,方塊漢字作每一個中國硬筆人的精神圖騰,必將在全世界發揚光大。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樹立文化自信,我想,中國硬筆書法人心中其實一直都擁有這種文化自信。當此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重要曆史時期,為中國硬筆書法不斷發揚光大,我輩更需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全國所有的硬筆書法人都應做出自己的努力與貢獻。

作者簡介:
張況,當代著名詩人、文藝評論家、書法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理事、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常務理事兼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團成員、廣東省硬筆書協副主席。出版文學著作31部、書法字帖9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