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篆刻
弘一法師(一八八○·十·廿三·——一九四二·十·十三·),俗姓李,幼名成蹊,學名文濤;初名廣侯,一名息,字叔同,以字行,又作叔桐、舒統;自號李廬主人;留日時改名岸,別署息霜、惜霜、瘦桐、息翁、壙廬老人、晚晴老人等凡二百餘,不備錄。祖籍浙江平湖,而誕於天津。父世珍字筱樓,為名進士,年六十八而得法師,生母王氏係父第三側室才二十許耳。
少受詞章於趙之禮,習篆隸北碑篆刻於唐靜岩,十餘歲即熟讀《說文解字》、《史漢精華錄》、《左傳》等書,所為詩文及書法篆刻,老輩見之,無不讚譽。年十九,以老大中華非變法無以自存,讚同康梁主張。奉母避禍上海,繼續文藝研習。廿—歲,所作《李廬印譜》及《李廬詩鍾》問世。一九○四年,法師監於列強—再侵略,憂國傷時,曾有詩雲:『濁世半生人漸老,中原一發日西斜。隻今多少興亡感,不獨隋堤有暮鴉。』『冰蠶絲盡心先死,故國天寒夢不春。眼界大千皆淚海,為誰惆悵為誰顰。』 一九○五年二月,母氏病故,哀哭改名李哀,以示歡樂生涯結束。六月南洋公學經濟科畢業後,得官費赴日本東京人上野美術專門學校學西洋畫,更名李岸。於西洋音樂及話劇,致力並勤,在日本曾組『春柳社』,上演西洋名劇《茶花女遺事》,親自扮演茶花女—角,名噪—時。西洋音樂,及話劇之傳於我國,法師實為先驅。電影《早春二月》有《送別》一曲,即法師早年所作。一九一一年學成歸國,任教於直隸模範天津工業學堂。次年改任上海城東女學教師,並參加南社,今《南社叢刊》中,尚能多見其詩作。時陳英士創辦《太平洋報》,法師應邀主副刊《太幹洋文藝》及畫報筆政,內容豐富而活潑,風行海內。又與柳亞子同創『文美會』,主編《文美雜誌》。後應浙江兩級師範學校經亨頤校長之聘,赴杭州在校圖畫手工科任教圖畫音樂。一九二二年校改名,留任浙江省立第—師範學校教員,同事中若夏丐尊、馬敘倫、薑丹書、錢均夫等,皆一時俊彥。豐子愷、潘天壽、劉質子、李鴻梁等,蓋弟子中之佼佼者。一九一五年又應江謙之聘,兼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席,此即中央大學、南京大學之前身,兩地火車往返,為藝術教育而備極辛勞。一九一六年末假期,去杭州虎跑寺試驗斷食,曆時十餘日,取名李嬰,與馬一浮居士過從甚密。後拜了悟法師始作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