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專題專欄 > 篆刻 
感悟洪亮的篆刻--芙蓉出水去雕飾
發表日期:2006-10-29 22:15: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2763]次

  說實在話,我關注洪亮君大概始於1996年他的係列文章《昌碩印話》在《中國書畫報》上連載,隨後又因他的《民俗與書法》專欄(《書法報》刊載)加深了印象。印象中的洪亮君精於印學的理論研究和創作,篆刻作品多次參加由中國書協主辦的各大展覽,同時也擅書法和中國畫。
    觀洪亮君的篆刻,給我的第一感覺是:風格清新是其總體的印學審美取向,並且,朱文印較白文印刻得好些,邊款的格調雖然單一卻頗得個性凸顯之境。
    細說之,從作品來看,洪亮於印學的治理應該是在追求一種以靈巧寫大拙的藝術之路。畢竟從篆刻創作本體出發,作為一名成功的篆刻家,起碼得具備對印學傳統有深入的認識理解和個人風格的確立兩方麵的素質。如此,麵對作品,我敢肯定說的是,洪亮已經具備了上述兩方麵的素質,由此還可肯定地說上一句——洪亮既是理論家,更是篆刻家。
    我一貫主張,從事藝術研究,必須對傳統進行深入地學習與理解。原因在於沒有承繼的東西隻能是新鮮事物。而篆刻作為具有數千年優秀傳統的藝術,今人為之,要麼不稱之為篆刻,但從之就必須尊重傳統,尊重曆史。反之,那種視傳統為無物者,概當無法脫離“夜郎自大”之處境。有關這點,當我賞讀過洪亮君的篆刻作品和印學研究文章後,即感覺到他對印學傳統的理解與學習是既充分又深刻的。首先,從個性風格看,在洪亮君的篆刻作品裏,人們很容易看出他的藝術審美取向整體地趨於平和雅靜,並在保持清麗雅秀、突出骨力的創作風格前提下,在努力營造一種典雅的意趣。其次,應該說,章法布局的定位在謹嚴中見靈動和字法的取向得益於對古文字的研究,以及刀法的勁健爽利而不顯溜滑是洪亮篆刻創作中最顯著的藝術特征。當然,其中令我同樣動容者,是洪亮篆刻藝術世界裏的那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韻致,因為在作品中,我讀到了一個精於印學曆史,同時也具有豐厚學識涵養的年輕篆刻家的內心世界,讀到了一個有誌青年對傳統藝術孜孜   的求道精神……。
    末了,不應忽視的一個因素是,在印作中,我還發現了真正屬於洪亮自己的情感世界,乃洪亮君於印學的治理多能出於本心,創作中處處講究“空靈”二字,通過有形的筆墨刀法去充分詮釋自己的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