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訪談 
新華網:夏奇星硬筆書法訪談
發表日期:2014-08-07 17:22:00 來源:新華網湖北頻道 被閱讀[2685]次

    1.問:您的毛筆書法作品。感覺筆墨之中盡現性情,融古法為己法, 頗有“己意”。您如何把握書法中“傳統”與“個性”這兩種語言的關係?

    說起毛筆書法,我在中學時代就喜歡了,那時叫寫大字,還有一個時髦的口號叫“寫好毛筆字,為社會主義建設和工農兵服務。”因此,文革末期的中學設有寫大字課。到了改革開放文化藝術複蘇時期,前人優秀法帖陸續出版,才得以追溯到書法的源頭,而用心研習至今。

    你說的古法為已法或“已意”是每個學書者的追求,這裏的“已意”,有的是自覺的,有的是不自覺的,我稱為被動的,因人的生理機能是有差異的,如同世界上沒有兩片同樣的葉子一樣,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差異對同一事物有著不同的生理反應,就書法學習而言,同樣的帖,同樣的臨寫要求,寫出的字均各有麵目,都各有“已意”,如果能正確借助這種人體特質,有意識地學習和“改造”古人,終會形成“已意”,也就是你說的“個性”,這時的“已意”己成為自覺的了,至於這“已意”是否能得到認可,則另當別論。

 

    2.您能否把這種“改造”說得更具體一些,如何改造?

    “已意”也好,“個性”也罷,都必須通過“改造”來完成,學習古人的過程就是改造古人的過程。我剛才說了,有些是自覺的,有些是不自覺的,當然,這有天分的因素,天分高者”已意”則高,聰明的人會利用自身替在的不自覺的“已意”來“改造”古人,因為古人的字不一定都好,如聖教序中一些字造形並不很美,若稍加改造會更美,這裏無法一一例舉,細心的書友可仔細辨別。

 

    3.問:您不僅活躍於當今書壇,以前也是硬壇的一員大將。雖然現在您的精力主要放在毛筆書法上,但對於硬壇朋友的邀請,您幾乎未曾拒絕,在一些硬筆展覽和作品集中,大家仍經常見到你的硬書作品。現今書壇有不少人也曾活躍於硬壇,但他們中的一些人已不再參與硬壇活動,有的甚至不願提起,您對此現象有何看法?

    這些年來,各地硬壇書友常常邀請寫點東西,大多允諾,此基於二點,一則硬壇書友大都是年輕人,有朝氣,有膽識,人人都有年輕時侯,我很理解和支持他們。二則硬筆書寫相對毛筆書寫要簡單些,一張白紙,一支鋼筆,或鉛筆,三兩分鍾即可完事,且成功率高,不像毛筆書法那麼費事。

    您提到的曾活躍於硬壇的書家不再參與硬壇活動,各人有各人的原因,不必求全責備。

 

    4、“筆軟則奇怪生焉”,由於工具本身的不同,硬筆書法的表現力在一些方麵不及毛筆書法,您認為硬筆書法創作上側重點放在哪兒?

    由於書寫工具本身的特性,硬筆書法的表現力確實不及毛筆書法,尤其在書寫的線質上無法與其相比。但硬筆書法卻有著特有的美,其挺健、爽利、快捷的特性也是毛筆書法難以比擬的,因此硬筆書法的創作應發揮其特長。一些作者有意把鋼筆字的線條作粗細變形,誇張,我覺大可不必,那不是硬筆的優勢,那樣做恰恰是揚短避長,吃力不討好。

 

   5 您的意思是否就是硬筆應當以自然線型和結構的變化傳神,而不應過多注重線條的粗細變化?

    至少沒必要那樣做,硬筆工具的特性決定了它的線性特征,你就是把筆頭全折了,其線條變化也比不過毛筆,硬筆書寫的美應體現其挺健爽朗,幹淨利落,其變化也是很微妙的。

 

    6.根據您的創作經驗,請具體談談如何實現從硬筆到毛筆之間的轉換?

    有些硬筆高手,同時毛筆字也寫的不錯。硬筆書法要從毛筆書法中吸取營養,要從古人中學,最好是先學毛筆書法,毛筆書法寫好了,硬筆書法如小兒科。我的硬筆字,其實還是毛筆書法的底子。

 

    7.問:脫離格調,書法、繪畫就顯匠氣,硬筆書法亦如此。您認為硬筆書法在兼顧實用的同時,如何提高格調?

    這一點,要向毛筆書法學習,即向古人學習,完全可以借鑒古代優秀的法帖,重點是字的造型、結構和章法形式,硬筆書法隻要抓住了形,就成功了80%。其實古代的很多優秀法帖是信劄,是說事的,是實用的,隻是後人覺得它不僅說了事,還很美,很有味,隨之賞玩,心追手摹,代代相傳,格調也自然流露。

 

    8.問:作書大多一氣嗬成,而您卻有時能“一件作品寫寫停停,寫了一半放下,看看電視,或看看書,或飯後、浴後、散步後、醒後再寫,有的放幾天再寫,有的朝起筆,暮落款。”您是如何做到筆斷意連的?

    人不可能一覺醒來就由嬰兒長大成人,他有一個漫長的生長過程,同理,書法學習中,風格變化是漸漸形成的,是有階段的。因此,不管是寫寫停停,或是飯後,醒後,朝起,暮落,都是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的,同一幅字的前後風格自然不會有太大的差異,偶有點風格,筆墨的跳躍,也大都統一在當下的總體書風中,如同成長中的少兒,其麵孔十天半月是不會有大的改變的。您所說的筆斷意連我想應該是筆雖停而意未停,這時的筆雖被飯後、醒後、朝起,暮落,甚或電視廣告所斷,但其意卻與當下風格相連,風格和意趣是一致的。

 

    9.問:現在全國各地紛紛建立硬筆書法協會或書協成立硬筆書法專業委員會,這是否意味著硬筆書法漸受重視,備受關注,再次迎來硬筆書法的春天?

    是的,上至中國書協,乃至各省、市到縣紛紛成立了硬筆書法組織,還開展了一係列的活動,有了組織,開展了活動,自然受到關注。

    盡管現今飛速發展的數字時代那樣迅猛,書寫工具由毛筆—鋼筆—鍵盤,作家己無手稿,人們相互間的信息傳遞變為短信,公務文書也漸漸無紙化,人們不再提筆寫字了,未來的信息生成不用筆了,隻要開口說話,電腦上即可變成文字,甚或發展到在人的大腦裏直接植入可存天下所有文字的數字蕊片,興許那時的毛筆書法因其特有的文物和藝術研究價值還能束之高閣而得以保留,但硬筆作為當今普遍使用的書寫工具,不會在短時間內消亡,仍然具有廣泛的實用性,寫的好的,必將成其求職求婚的第一麵孔,不僅方便找工作甚至找對象(有許多成功案例),還具有欣賞價值,且不說為後人留下點珍貴的文化遺產,就其找工作找對象這美事,足見其優勢,還等什麼,快拿起筆來,尤其是青年朋友們,花點時間把字寫好,定會受用終身的。


     【yabo22官网 簡介】夏奇星,號且過堂主。祖籍河南,1957年10月生於昆明。國家二級美術師,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行書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湖北省文聯委員、黃石市書法家協會主席、黃石市政協常委、黃石印社顧問。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即從事硬筆書法創作。硬筆書法曾獲湖北迎春鋼筆書法比賽一等獎、第四屆中國鋼筆書法大賽一等獎、首屆國際鋼筆書法大賽二等獎、保險杯第二屆中國漢字硬筆書法大賽一等獎。2008年作品入選湖北省宣傳文化係統第二批“五個一批”人才。

獲中國書法家協會"德藝雙馨"會員及湖北省第五屆"文藝明星"稱號。進入湖北省中青年文藝人才庫,2004年10月於廣東中山舉辦紀光明、夏奇星,陳新亞三人書展並有作品集麵世。2005年5月參加於黑龍江舉辦的全國著名書法家15人作品邀請展並有作品集麵世。作品曾作為中共代表團禮品贈送日、韓政要及友好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