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訪談 
薛夫彬研討會的發言摘要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2: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2755]次

時 間:二○○五年  月  日  
地 點:中國美術館七樓會議室 
主 持:張傳凱(中國書協分黨組副書記、學術委員會主任)
(以發言先後為序)
張傳凱:今天上午大家觀看了薛夫彬同誌的展覽,展覽很成功,從內容到形式,都很有新意,很有特色。夫彬今年六十歲了,從事書法創作、研究、教學數十年,成就很高,影響廣泛,今天又成功舉辦這個展覽,實在是功德圓滿。希望大家在研討會上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從不同的側麵,不同的角度發表評論,為薛夫彬同誌提供一些建設性的意見。
蔡祥麟(中國書協外聯部主任):首先祝賀夫彬兄展覽取得圓滿成功,我今天是有事情,所以提前說幾句吧。說句心裏的話,在美術館,在近兩三個月內,連續有創作評審委員會的三位老委員舉辦個人展,我心裏是非常興奮,也非常振奮。孫伯翔先生、林鵬先生、今天是夫彬兄。他們都是當代書壇稱得上是脊梁骨式的yabo22官网 。
我和夫彬先生共事了十幾年,應該說是比較了解。他在藝術上的成功在於一個“全”。他比較全麵,這一點很難得。他又能寫碑、又能寫帖、又能治印,文采也很美。開幕式辦得很好,人氣很旺。說明他平時做人很好,不管新老朋友,他都能交之以久。夫彬兄剛剛過花甲,人過花甲就是第二春呀。藝術方麵要度好,身體方麵也要度好,期待你有更好的作品提供給大家欣賞,祝願展覽圓滿成功,祝夫彬兄身體健康。
梅墨生(中國畫研究院副研究員):我覺得薛夫彬先生的書法作品裏有一種豪放、豪邁的氣勢、氣概像他這個人。他寫的碑能在沉著中求靈動,他寫的草書又能把碑的氣息放在裏麵。“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我有一段時間沒有看到他的作品了,今天的展覽,我看到他的幾幅草書很有進境。過去見他行草書小字作品多一些,這次看到幾幅大的,耳目一新、眼前一亮。這是過去很少見的。過去人講“人前顯貴背後受累”,看來薛兄是真用功夫了。這個給我印象特別深。
白煦(中國書協展覽部主任):我和薛兄都是同年受教於歐陽中石先生,一九八五年我們是第一期,在這之前他就是中國書協會員,很有造詣。現在很多朋友對他刻印非常陌生,其實他最早是印家。他的修養是多方麵的。他的作品有魏碑的凝重、行草的灑脫、還有篆刻的金石味,我認為這與他多年來從事書法評審工作有很大的關係。“操千曲而知音”,他看的多,眼界開闊。在全國性的書法評審工作中,他有獨到的見解

[1] [2] [3] [4] [5] [6] [7]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