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書法的現代困境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6: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2862]次

書法的現代困境

                                                   賈濤

    書法的困境與人們對它的期望值過高有關。書法是在寫字的功能性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作為藝術,書法的曆史並不很長。實用可以說是一切藝術產生的基本條件之一。原始人處在衣不敝體、食不裹腹的環境中,是不會對美與藝術有過多企求的。“衣必求暖,然後求麗;食必求飽,然後求美;居必求安,然後求飾。”它說明服飾、建築、繪畫、詩歌、舞蹈無不與原始時期的巫術活動、圖騰崇拜有關。陶器上抽象的圖案文飾同樣是圖騰活動發展的結果,是實物的(如樹葉、魚、鳥、蟲等)抽象化。我們今天看來沒有意義的簡單線條,在古人那裏處處都充滿了象征和寓意。

    藝術的獨立是物質生活發展的結果,實用與藝術劃分的標誌從來就沒有分清過。西方繪畫在14、15世紀之前,隻是隸屬於宗教活動的祭壇畫,仍是觀念的、實用性的東西。達·芬廳、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這些文藝複興盛期的藝術家也是借助宗教題材去反映人文主義思想的,這時的繪畫才逐漸擺脫宗教的功利目的,開始注重對繪畫主題(如思想性、文學性、情節性)、本體(如透視、解剖、光色)的研究,才開始具有今天藝術的含義。而繪畫的真正獨立,真正表現藝術家內心的情感並在功能上徹底擺脫實用的束縛,純粹作為審美欣賞的對象,則要晚得更多。如果說學院藝術、古典繪畫尚有今天意義上照像留影的功能,尚不能稱為徹底的純藝術(對藝術史的研究也要推遲互1768年法國的阿貝·巴托),那麼純粹的西方現代藝術的產生應該從19世紀初法國畫家達維特開始。他的現實主義作品已經不再從屬於簡單的寫實,已經將藝術作為獨立的科類,走向受藝術規律支配的階段了。也正是在那前後,西方官方藝術沙龍盛行,其性質與今天我國的全國美展、全國書展一樣,左右著藝術的走向,調劑著人們的藝術趣味。

    回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