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浙西南古代碑刻書法考論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2: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1865]次

碑刻指以文學或造像形式勒石刻碑,它能較長地存留於世,蘊含著大量的曆史信息,向人們提供直觀的文字、圖像資料。碑刻還有各種書法、刀法精品,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啟迪。古代括州、處州皆今浙江省麗水市範圍,地處浙江省西南部,摩崖、碑刻豐富,是麗水文物之精華,也是浙西南獨具特色的曆史文化寶庫,具有較高的曆史價值、科研價值和藝術價值。碑刻書法在浙西南古代摩崖碑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包括碑刻、石經、墓誌銘在內的碑刻書法,不但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而且是古代浙西南文學與技術的傳真。據清道光13年1833刊印的《括蒼金石誌》輯錄由晉至元而止所載,古代括郡碑刻錄44種,其中唐碑4種、宋碑15種、元碑25種,而清道光20年1840刊印的《續括蒼金石誌》內增錄24種,其中梁磚1種、唐碑1種、宋碑11種、元碑11種,這樣兩誌相加共計68種,其中梁磚1種、唐碑5種、宋碑26種、元碑36種。至於麗水市各縣區、市明、清留存碑刻向來沒人作專門輯錄,今據20世紀90年代新修的麗水市各縣縣誌及青田文物誌及縉雲文物錄和筆者自身收集統計:新發現晉磚1種、宋碑11種、元碑6種、明碑38種、清碑截止1840年24種,這其中未包括1952年並入浙中金華市武義縣的原處州府宣平縣等,新修各縣縣誌除青田、縉雲對碑刻書法記錄較詳細外,其他各縣統計皆十分簡略,因此上述明、清碑版統計實在有不全不備之憾,他時倘有所獲當續記於後。今附表如下:
由上表統計可知,現存浙西南古代碑刻書法155種不含原碑與拓本俱滅者如李陽冰孔子廟碑、處州新驛記等;明、清宣平縣存碑因資料缺未計入。其中元碑最多,宋、明、清次之。茲將浙西南古代各曆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碑刻書法含墓磚作如下考論:
(一)晉磚
1965年,文物部門在麗水縣今麗水市蓮都區碧湖高溪水庫取土場土名磨石山,清理了兩座西晉券頂磚石墓,其中一座是西晉元康六年的紀年墓,墓磚火候高,側麵印?quot;元康六年八月十日"反書陽文款識,還印有繩紋和錢紋,它是迄今為止我們所見到的浙西南最早的書法字跡。此磚款識字處隸、楷之間,橫、撇微存隸書的蠶頭磔尾意,折處參以篆、草圓轉筆,而真書的鉤尚未出現,點則平臥,非真書側勢,但結體疏朗並取長勢,具楷書意味,簡質樸實。考麗水本屬南荒百越之地,漢時為東甌國屬地,吳王濞謀反之際,"孝武建元三年前138,東歐王廣武侯望

[1] [2] [3] [4] [5] [6] [7]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