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怎樣走向21世紀
——劉正成、王鏞、孫伯翔、石開談網絡時代的書法藝術
編者按 世界上幾乎沒有其他一種藝術有像書法一樣,隻有一種文字可以酣暢表現,隻為一種文化所深深理解,並延綿千年而不衰。書法與京劇一樣是中國之國粹。書法以自己獨有的方式闡釋著中國變幻萬千的文化脈絡。
我們剛剛跨入的這個時代是一個加速劇變的是代,科技革命改變著思想的傳播方式,思想的傳播方式在改變著書法藝術走向。20世紀的上半葉,我們告別了毛筆;下半葉,我們陸續在告別硬筆;這個世紀開始翻開第一頁的時候,人類已經以“奔騰”的速度行進在互聯網的大道上。21世紀,書法將向何處去?難道我們的子孫要在虛擬的世界中去感受書法藝術嗎?就此《北京晚報》記者王正鵬、葉青分別走訪了劉正成、孫伯翔、王鏞、石開等人。訪談摘要刊發於《北京晨報》2001年1月30日第十二版。現將訪談錄音整理成文,以饗讀者。
記者:書法藝術的興起、鼎盛是與毛筆聯係在一起的。在20世紀中期,毛筆已基本上退出了我們的生活,而現在硬筆也將逐漸退出我們的生活,人們正加速進入網絡的時代。在這種情況下,書法藝術還能不能以旺盛的血脈向21世紀發展呢?換句話說,書法藝術怎樣走向網絡時代?
劉正成:要充分估計因特網的興起對藝術發展的影響,這個影響我認為既有積極的方麵,又有消極的方麵。消極的方麵是電腦的使用會導致寫字方式的根本改變,這無疑與傳統書法的書寫方式完全不同,字形雖然規範,但卻失去很多關鍵的書寫細節。從而導致人們在欣賞書法作品的時候產生無法彌補的體驗,這是一大缺陷。從另一個方麵來說,因特網的出現又有它相當積極的作用。它可以成為書法藝術集大成的一個載體,成為人們相互交流的平台,天南海北的人們,可以通過因特網更快、更清晰、更直接地切磋、探討書法藝術、傳遞書法信息。人類科學的發展並不會導致某種藝術的消亡。隻要我們把握了藝術發展的規律,那麼,在新的條件下,藝術肯定會得到新的發展。實際上因特網的發展影響的不僅僅隻是書法藝術,很多傳統的東西都會因此而產生巨大的改變,甚至被它所取而代之。譬如商業、報刊出版等。科技的發展決不是以消亡藝術為代價的,對此我們應該保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