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流行書風辯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2: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2495]次

流行書風辯
 
 ——在淄博第二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學術報告會上的演講

  劉正成


  當前書法界談論很多的一個熱點問題,就是流行書風。
  “流行書風”這個詞,在某種意義上是對書法創作形態的一種概括。這種概括稍帶貶意。但是,怎麼樣來看待“流行”這一問題呢?我想從三個點展開來談一談自己的想法。

  一 流行書風代代有之

  流行書風並不是我們今天才出現的現象,也並不是我們搞書法展覽之後才出現的現象。這一現象古已有之。
  筆墨當隨時代。在先秦,秦國的書法從東周的石鼓文到秦代的泰山刻石,它就是秦國的書法規範。中山國的書法字形是長形的,線條是很細的。楚國的書法分早晚期,晚期楚帛書和簡書都是扁圓形的,其它各種出土的晚期器物上的文字都是扁圓形的。我認為這些都是當時某個地域的流行書風。漢末的八分書,如《乙瑛碑》、《禮器碑》、《史晨碑》就非常相近。我們翻開《淳化閣帖》,前麵的曆代名臣法帖裏邊有王家的,有謝家的,有郗家的,有衛家的。就拿王家來說,王導、王廙都是王羲之的爺爺輩或叔叔輩;謝家像謝安都比王羲之年齡大,但是在《淳化閣帖》中他們的書體就非常相近,這一流行書風不是王羲之帶給東晉的。在晉代,王導、王廙,包括衛夫人衛家,他們已經在王羲之之前就有這種流行書風、流行新體的體勢了。我認為王羲之是集大成者,不是王羲之這樣寫了,大家跟著這樣寫。王羲之,至少他的老師衛夫人、他的叔父王廙比他大,王導年齡更大了。王導衣帶過江的時候,王羲之隻有六歲,王導已經是將軍了。他們的字都很相近,東晉這個流行書風是非常明顯的,《淳化閣帖》就是最好的例證。再往後,唐代的褚遂良等受到王羲之的影響。唐太宗、唐玄宗的書法也有共同點,到了宋代,特別是南宋,那潦草的行書就很流行。晚明六家在某種意義上和我們今天的書法最接近。從黃道周、倪元璐、董其昌、王鋒、張瑞圖、傅山他們喜歡寫大的條幅,那種章法、格局,那種快速的書寫,以行草為主體,這就是晚明的流行書風。清代碑學盛行,鄧石如、趙之謙、吳讓之之間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