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書貴瘦硬”論辯 ——兼論盛中唐書法的重大轉折
發表日期:2006-10-27 01:22:00
來源:不詳
被閱讀[1857]次
杜甫“書貴瘦硬”論辯
——兼論盛中唐書法的重大轉折
趙雁君
身逢盛世但並不得誌的杜甫,在詩歌上可謂是集大成者,而對其它藝術的理解卻偏執一端,招致物議,畫如此,書亦然。他針對“豐腴”時尚行將取代“瘦硬”風氣的時候,借助詩以言誌的功能,借詩喻人,針砭時弊。
誠然,時尚、時風並不一定都是時弊。藝術隻有在新與舊的交替,破與立的交織過程中才會發展,並且,藝術的發展成熟,離不開它的時代,離不開這一時期社會的審美風尚,風俗習慣與時代精神就是藝術家審美觀念的滋生點。有唐一代,因為有唐太宗傑出的“貞觀之治”,才有繁榮的“開元之盛”。國家的富裕與穩定,百姓的安居樂業,政治上的開明和民族文化的大交流、大融合,一切均顯得欣欣向榮,一切均展示著奮發的姿態,在一個開放的國度裏,那種博大的胸懷,昂揚奮發的人格精神,雄健奔放、雍容華貴的審美理想,無不流露在人們的現實生活、藝術追求中。隨著朝野耽於逸樂,追求新意,追求感官的享受,“尚肥”就成了唐代風尚轉變的契機,也成了盛中唐的風俗習慣與藝術表現的基本形式。滋潤豐厚的線條,豐滿富貴的造型,歡騰繁華的氛圍,成了藝術表現的基本格局。這在視覺藝術中表現得更為淋漓盡致,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上一篇:
趙克禮:以文化書法開啟少兒美育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