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中國當代硬筆書壇十大醜惡現狀
發表日期:2006-06-30 22:18:00 來源:中國硬筆書法在線 被閱讀[2565]次

中國當代硬筆書壇十大醜惡現狀 ● 齊玉新 中國當代硬筆書法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開始濫觴後,經過二十餘年的飛速發展已經逐步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而存在。在此期間湧現了一大批為之跋涉不息的硬筆書法探索者,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硬筆書法文化現象。然而當硬筆書法發展到今天的時候,在新的世紀如何看待並發展這一新興的藝術形式,筆者作為自從八十年代初期介入硬筆書法藝術形式的一個參與者,根據十幾年來中國當代硬筆書法發展到今天的所見、所聞、所感,對當代硬筆書法的發展現象深感憂慮,為此寫下此文,其中批評並非對一些硬筆書法名家不恭,僅是說明一種現象,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1、名人多、名家少。 通過二十餘年的轟轟烈烈硬筆書法活動,中國硬筆書壇出現了一大批令硬筆書法愛好者耳熟能詳的硬筆書法著名yabo22官网 ,他們在中國硬筆書法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我們靜心來審視他們的知名度與硬筆書法創作藝術水準時,大家心中有數:他們隻是硬筆書法圈子裏的名人,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硬筆書法名家。如龐中華、沉鴻根、盧中南、丁永康、盧前、孟天宇等人的創作水平放在十幾年前硬筆書法的初創期時還可以算得上鶴立雞群,但當我們今天把他們的作品和目前中國硬筆書法家們的作品中做比較時,誰都會覺得不過如此甚至還不如當下杭州中國鋼筆書法大賽的優秀獎作品好多少。因此他們隻能算硬筆書法圈子裏的名人,算不上名家。而像謝非墨、趙彥良、崔學路這樣在硬筆書法創作和學術上有真正建樹和深度的名家是在太少了。 2、活動家多、書法家少。 中國當代硬筆書法能在短短的二十餘年的時間內發展到今天的轟轟烈烈、人多勢眾是和許多活動的組織者積極的推波助瀾分不開的,他們在組織活動中自己出了名而且也確實為中國的當代硬筆書法立下了汗馬功勞。如龐中華、何偉、司惠國、孟天宇等,然而他們的創作水平和學術水平實在是對硬筆書法的進一步向深入化、專業化、學術化發展無能為力。當然硬筆書法的發展的確需要有一批熱衷於此的人來組織活動,但光靠活動是不能解決這門藝術的進化所要求的諸多藝術本體上的需要的。如果有一大批活動家再有一大批有真才實學和很高學術水平的硬筆書法創作家、理論家,硬筆書法的藝術高度還會比今天更高。 3、展賽多、研討少。 如果說二十餘年來中國的硬筆書法各種規模、級別、形式的展覽、比賽、評級等活動有兩萬次的話是不為過的。這無疑極大刺激和推動了硬筆書法在技法上的盡快定型和成熟起來,但是藝術形式一般是有兩方麵構成的:創作與理論。創作是實踐和技法上的探索以及為理論研究提供依據,而理論研究是對創作的總結、前瞻和指導。但是我們回憶一下我們記憶中的有關硬筆書法學術研究或理論研討會活動在二十餘年來有幾次?硬筆書法界有幾個成功的、站得住腳的理論成果出現了?有多少人熱衷於理論枯燥的研究?這種現象嚴重的導致了硬筆書法技能創作構架和職能研究構架的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或製約了硬筆書法藝術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硬筆書法創作水平在近年出現了難以再進一步提高的問題,這是每個人都不能回避和從一些展賽中能看出來的事情。 4、寫字多、創作少。 嚴格的說,我們從頭到現在瀏覽一下二十餘年來的硬筆書法作品就能清楚的知道,中國的硬筆書法實在是呈現的一種寫硬筆字化的現象。其實用書寫性非常強,可以說非常美觀和漂亮。但硬筆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實用並非是其主要功能,藝術表現才是!可是當今的硬筆書法家們注重創作的表現性嗎?那一個展覽和比賽引導創作注重表現性了?那一個展覽和比賽中注重表現性的作品獲最高獎了?這種現象說明硬筆書法在發展中在導向上還有很大的問題,還有很大的盲角存在。這個問題不解決硬筆書法永遠停留在寫硬筆字的階段、永遠屬於小兒科! 5、門派多、流派少。 各種活動、各種組織、各種硬筆名人在二十餘年間也造就了各種勢力和門派,形成了在硬筆書法圈子裏混的資本,大有諸侯割據的勢頭。如中國硬筆書法協會作為文化部批準的國家級社團,但是他們沒有像中國書法家協會一樣把創作展覽活動、把學術研究活動搞起來形成規模和製度,他們也沒有把全國各級硬筆書法協會和硬筆精英的力量更好地發揮出來,各級、各地的硬筆書法社團各自為政、各行其是,形成了各種孤立、各自當權、閉門自守、閉門造車的硬筆書法門派。與門派相比,硬筆書法在創作上的風格流派確顯得單一和單調,其主要問題就是取法眼光的局限性很大,主要表現在:一是在書體上,行草書主要片麵瞄準二王、宋代以及明清調;楷書主要取法魏晉寫經小楷;隸、篆書由於技法表現探索上的不夠與行草、楷書相比藝術性有很大差距,書體路子窄必然形成了千人一麵。二是書法風格上,硬筆書法沒有形成自己的獨有或專利風格,書體的風格隻是在用硬筆工具翻版毛筆書體的歐、顏、柳、趙和王羲之,在這方麵硬筆書法藝術頗有寄居蟹的精神和嘴臉了。 6、流星多、恒星少。 二十餘年來一係列硬筆書法大賽、大展培養造就和湧現了眾多的硬筆書法家和新秀明星,但是由於書賽或展覽創作功利性必然會導致硬筆書法家的急功近利,於是大部分硬筆書法家的創作方向基本就是定位在為展賽而創作上,顯而易見的是這二十餘年的硬筆書法家都是創作型的,而缺乏學術和理論做支撐的創作型書法家終究是不易站得住腳的,那些曾經紅極一時的硬筆書法家幾年甚至用不了幾年便像流星一樣銷聲匿跡了。以八五年中國鋼筆書法大賽的十名特等獎得主,現在仍在硬筆書壇露麵且受到大家敬佩的硬筆書法家隻有趙彥良一人而已,二十餘年來能在硬筆書壇如常青樹般挺立不動的除了王正良、崔學路、高惠敏、朱以撒幾位還有誰能像恒星一樣在書壇閃光呢?!所以說,硬筆書法沒有學術底蘊和深厚的內涵做支撐終究隻能是一顆流星。 7、協會多、存在少。 到目前為止,在中國的大地上恐怕沒有那一個城市甚至那一個縣沒有硬筆書法協會的,一些地方甚至除了硬筆書法協會還同樣有青年硬筆書法協會,一些毛筆書法家協會還下設硬筆委員會。但這為數眾多的硬筆書法協會除了以此名義搞些活動撈些經濟上的實惠這種熱心外,於硬筆書法藝術本體的提高、培養新人、書法普及恐怕興趣不大。因而在近年硬筆書法活動不景氣的情況下大多都偃旗息鼓、名存實亡了。造成這種局麵的原因很多,除了書壇大氣候的影響以外,其中協會領導權在誰手中、協會總體水平、協會的宗旨、協會的觀念意識以及對硬筆書法的認識態度都有關係。硬筆書法協會與毛筆書法協會相比之下就顯得門前冷落車馬稀了,反思一下原因在我們硬筆書法家自己的身上。 8、吹捧多、批評少。 如果說硬筆書法還僅有一些所謂的理論文章或文字的話,那麼這些文章之中最多的就是吹捧性的,其中包括:對名家藝術經曆的吹捧、對名家作品有超越古人之處的吹捧,硬筆書法屆在理論上的學風雖然水平不高但溜須拍馬卻很是厲害,可以把名人寫的鋼筆字吹成傳世名帖、把新秀吹成即將升起的匡世大家、把黑的吹成白的、把醜的吹成美的,這種不正的學風、惡心的吹捧極易混淆視聽、顛倒黑白,似乎你好我好大家好硬筆書法就繁榮了、硬筆書法就學術水準高了、硬筆書法就前途無量了!但是對硬筆書法發展中的不良問題、對一些硬筆書法家尤其是有一些名氣的硬筆書法家和他們的作品,真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仿佛學術上的批評就是傷害了名家、名人的自尊,就是對他們的不敬。對此我想,如果硬筆書法界學風不正,吹捧就會殺死硬筆書法藝術! 9、掉頭多、堅守少。 在現階段,如果真的堅守在硬筆書法創作和研究的角度光憑一股熱心還可以,但是如果以此生存的話其窘迫真的是很讓硬筆書法家們難堪的。我熟悉的北京的幾位在全國比較有名氣的青年毛筆書法家們他們光憑賣作品生活是很不錯的,可以買房、買車。而硬筆書法受作品的藝術性、作品形式的局限是很難有人出錢收藏和購買的,也就是現階段硬筆書法作品難以成為商品。為此硬筆書法家集十幾年心血不見收獲心中是不平衡的,硬筆書法家或愛好者的隊伍由八五年中國鋼筆書法大賽的一百多萬的參賽者到了第八屆的幾千人,隊伍在急劇減少。一是大家受商品社會的影響轉行寧可放棄藝術性去帶學生搞硬筆字普及、為出版社或書商寫沒有藝術性的鋼筆字字帖。二是一些硬筆書法家感覺手中的硬筆表現力不過癮去寫毛筆書法了。三是一些硬筆書法家認為以其說花同樣大的力氣搞硬筆書法不如去搞毛筆書法有出息、有前途、有利益。我為此悲哀,我為此高興。悲哀硬筆書法這樣容易被人冷落,高興堅守在硬筆書壇的這些人如此對硬筆書法鐵杆兒,這些人才是硬筆書法未來的希望!!! 10、白手起家多、底蘊充足少。 好多人是憑一股熱情因為對鋼筆字的熱愛加入到硬筆書法隊伍中來的,但他們受硬筆書法大氣候即展賽的影響,急功近利直接取法當代硬筆書法家,缺乏深厚的汲古基礎和傳統底蘊,顯得在今後的發展上後勁不足舉步不前。還有一種人士在毛筆書法屆混不下去了,於是丟掉毛筆拿起硬筆跑到這個圈子裏來混天下、混日子,其實他們的硬筆字不能稱得上硬筆書法,因為他們的硬筆筆法和用筆是四不象的東西。從當前中國硬筆書法家的書法內涵和書法學結構上看,硬筆書法家最缺乏的就是對毛筆書法和傳統書法文化的深厚理解和實踐,底蘊不足,影響了整體隊伍的素質,影響著硬筆書法總體的發展。我以為,未來的硬筆書法家應當是軟硬筆兼施的書法家,無論毛筆、硬筆書法的本體、美學、書法精神是一致的,隻是書寫工具不同。因此加強對毛筆書法的學識、加強對傳統書法底蘊的積累對硬筆書法家實在是太重要了,沒有底蘊就沒有硬筆書法家的未來! 筆者在硬筆書法圈子內看了十幾年、混了十幾年,對這些耳聞目睹的現象如芒刺在喉,不吐不快。我熱愛硬筆書法,所以我寫下這些文字;我尊敬硬筆書法家們,所以我想對你們說這些話;今天的硬筆書法需要批評,沒有批評的藝術是短命的! 2002年2月22日夜寫於求寂齋燈下 【回到首頁】 【我要發言】 【關閉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