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批注——就《現實生活與硬筆書法—兼論硬筆書法的意境與靈感》與衛冰同誌商榷 ● 吳邦誌 衛冰同誌發表在《中國鋼筆書法》1991年第六期的《現實生活與硬筆書法—兼論硬筆書法的意境與靈感》一文,試圖說明現實生活與硬筆書法之間的關係,還論述了創作時意境和靈感的運用。這對當前硬筆書法現狀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但是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所述的一些觀點頗有值得推敲之處。這裏就該文中的部分觀點與衛冰同誌商榷。 文章第四節寫道“硬筆書法作品中的形象不是對社會生活進行藝術概括創造出來的具體形象,”(不知作者所說的“作品中的形象”指什麼,如果是指字形或人們欣賞書法作品的感受的話,那這種形象就恰恰是對社會生活進行藝術概括創造出來的具體形象。因為一幅成功的硬筆書法作品的字形或給人的感受都是美的,而人們心目中的美與醜是在長期社會生活中形成的。書者正是把生活中的美概括起來,溶於書法創作中,創作出具體可感的字的形象。)“不具備一定的思想政治傾向和藝術感染力,”(鋼筆書法本身是一門線條藝術,談不上什麼思想政治傾向。但書者的秉性、脾氣、修養等都可在其作品中顯示出來。而鋼筆書法作為一門藝術不具備其藝術感染力能生存和發展下來嗎?文章第一節說了“一種藝術的產生與發展,直接維係其生命力的是其藝術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及在現實生活中的存在價值”,一個沒有一定藝術感染力的藝術還有什麼存在價值,還談得上什麼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呢?)“亦非具體生動的真摯畫麵,”(書法不是美術,當然沒有“具體生動的真摯畫麵”,而一幅成功的作品就似一幅意境深遠的中國畫,它溶進了書者的情感和對生活的真摯感受等。)“它的美較少直觀性,是抽象的存在,和直觀的戲劇、舞蹈的認識方法不盡相同,”(書法被稱為“紙上舞蹈”,既然舞蹈具有直觀性,能直觀地感覺到美,為什麼書法就不能呢?書法正是通過線條的或流暢或生澀……來表現“或清麗明快或古拙凝重或雋永飄逸或雄渾粗獷”的美的。這些美都是我們可直接通過視覺感受到的。)“人們對硬筆書法的精神享受是朦朧的,不是具象的,”(人們對硬筆書法本身就不存在什麼具象的精神享受,硬筆書法給我們的精神上的刺激就是引起我們心靈的一種震顫。) 作者在第六節說“就硬筆而言,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音樂、舞蹈、影視範本的創作工具都是硬筆,寫詩作賦更不能沒有硬筆,如此龐大的藝術家族和深厚的社會基礎,”(說硬筆有“深厚的社會基礎”尚可,因為在現代社會不管什麼人,隻要與人交際就離不開硬筆。而說硬筆有“如此龐大的藝術家族”就不妥了。誠然音樂、舞蹈、影視範本的創作,寫詩作賦離不開硬筆,但那隻是利用硬筆來寫字,不是在創作書法藝術作品,在所有寫硬筆字的人當中,真正能劃入“藝術家族”的為數畢竟不多。) 文章第九節寫道“一幅充滿詩情畫意,流露出自然純潔,飽含著秀雅文靜的鋼筆小楷或行書佳作會隨著作者心中的意境和遐想而躍然紙上,這樣,一幅細宛深情的硬筆書法精品就應運而生了。”(作者在這裏隻說了外因,而連“第一原因”的內因卻忽略掉了。試想如果沒有深厚的駕馭硬筆的功力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等內因,再有意境,再有遐想,能創作出“硬筆書法精品”嗎?) 第十二節說“硬筆書法所詔示的巨大藝術魅力並非源於你創造什麼意境,而在於你如何去創造意境,如何更多而充分地展開其藝術的創作手段。”(我以為硬筆書法所詔示的巨大藝術魅力就是作品所創造的各種意境,正是各種不同風格的書家,創造出有不同意境的作品,使各種不同審美觀的人從中得到了享受,引起了震顫,感受到藝術的巨大魅力,而如何創造意境及利用什麼創作手段那隻是書家本身的事。這種能力的高低對其作品的生命力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最後一節作者卻說“有時麵對精紙良筆,身臨佳境,滿腔熱忱竟無處渲泄,心中的情感不知流露何處,這時牽強造作的作品自然缺乏靈動。”作者剛剛說明了意境在書法創作中的重要作用,接下來為了說明“靈感”卻又說意境阻礙著書法的創作,未免有顧此失彼之嫌。作者還舉王羲之書《蘭亭序》和顏真卿寫《祭侄稿》為例說明“靈感”的作用。其實他們寫這兩幅傳世之作,並非靠靈感,更多的靠意境。王羲之書《蘭亭序》是由大家推舉其即興而作而非他一時來了靈感而作。至於他能寫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與當時其心中意境和周圍環境有很大關係,正如作者所說“心境豁達、舒暢,於‘流觴曲水,快然自足’之中見情懷的。”顏真卿寫《祭侄稿》也是由於其當時失去侄子處於一種悲憤的意境中,加上他深厚的毛筆書法功底,一種情感自然流露筆端而就的。 以上是我對《現實生活與硬筆書法—兼論硬筆書法的意境和靈感》一文的部分觀點所作的討論。硬筆書法作為一門藝術既要源於生活又要高於生活,所以現實生活與硬筆書法創作之間有著內在的聯係,而意境和靈感對於硬筆書法創作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想這方麵的討論應該繼續深入下去。既然是討論,就難免有不當之處,如果在我的這篇討論稿中有不當之處的話還請衛冰及諸友不吝指教。 (刊於1992年第4期《中國鋼筆書法》雜誌) 【回到首頁】 【我要發言】 【關閉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