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書論 
尋找藝術的真相
發表日期:2006-06-25 18:43:00 來源:網絡 被閱讀[2124]次

藝術自有它的真相,但它的表麵常常被某些東西蒙罩著,使你看不到真相。我們常常把非真相當作真相,(以頭銜、官位、知名度來判斷藝術家的藝術水準),很少有人能進行獨立的思考,去尋找真相,包括某些作者自己和欣賞者。

    書法是比較玄妙的藝術,多數人不知道它的真相。

    我們對很平庸的“大yabo22官网 ”的讚美往往很慷慨,而對極優秀的“小yabo22官网 ”的讚美卻很吝嗇。我不說徐渭的被冷落,那是400多年前的社會。我要說徐生翁、黃秋園,在解放以後還是被冷落,這是不應該的,這完全是藝術評價體係誤讀的結果,而少數智者卻未能大聲疾呼,這種事情,在當代還會發生,將來有可能發生。

    麵對一件書法,我們往往喜歡首先去了解藝術家的身份,而不去解毒這件書法的內涵,當你知道寫字的人 是某某名家以後,你才說這件書法很好,這是俗人的態度。這是名家之名影響了你的判斷力,破壞了你的觀察力。麵對名家作品,你會有這樣那樣的評價,而這些評價要麼是書上說過又說的,要麼是別人談了又談的,你沒有自己的判斷,沒有自己的真知灼見。

    尋找藝術的真相,確實很難,但如果找不到真相,我們永遠不可能在藝術中得到真正的樂趣,我們將永遠在藝術之門外徘徊,這是十分悲哀的。

    譬如書法表麵的力不是真相,內在的力才是真相,但許多人追求表麵的力,而不追求內在的力,去咬牙切齒地書寫,把線條寫地又死又僵,還自以為筆力雄強。

    還有古代稱讚書法之妙常常有“力透紙背”、“入木三分”之說,似乎很有道理,而其實這不是真相。運筆透不透紙背、透幾層紙背,與真正意義上的筆力無關,與墨的飽漲程度有關,與運筆的輕重快慢有關。按得重,用墨漲,速度慢,自然比別人多透幾層紙。不信的話你試試看,蘸一點濃墨,讓它自然地滴在紙上,就能透幾層紙,你說這一滴漲墨有筆力嗎?你再用筆飽蘸濃墨,很用力地劃過去,寫一下,它果然能“力透紙背”,但這個力往往是死力,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筆力,否則,大力士寫字都變成書法家了。林散之的書法非常高妙,非常虛靈,惜墨如金,他的有些線條連紙背都透不過,你能說他沒有筆力嗎?

    再比如鄭板橋的書法,許多人把他說得神乎其神,如何如何好,而事實的真相呢?我認為鄭板橋隻是知名度高而已,他的所謂“六分半書”,刻意拚湊,人為做作痕跡比較嚴重,連自然都做得不夠,並沒有很高的藝術水準。

    我以上舉例說的,也許是真相,也許仍然不是真相,你不要我一說就認為有道理,也應該有批評精神來明辨與感受,是不是真的如此?

    你能獨立的思考、辨析、質問,就離了解藝術的真相越來越近了,當你用比較客觀的審美標準重新審視古代名家與當代名家的作品的時候,你會發現真相越來越明了。

                              --抄自《中國書畫》2006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