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的書壇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成就是巨大的,對社會的文明進步也在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在這股書法熱潮中同時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就像人們身上的痛點,影響著整體的健康,筆者在這裏隻是做一個簡單的全景式的掃描,不在乎說清每一個問題,隻是提出來俾書壇有興趣的朋友來展開深化和討論!這些問題都是大家比較關注但又無奈的事,固於筆者的淺見,並不能提出解決的方案,隻是點擊一下,讓書壇的人感到有點痛就達到目的了!
一.騙錢的書法展覽多而濫!
書法這門古老的藝術形式在當代並沒有因為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而衰微,相反卻一直在市場經濟的熱潮中隨波逐流著,其現象之一就是大量書法類的大賽和展覽,每期的書法報刊和雜誌都會登載這類大賽的廣告!大都是巧立名目,今天慶祝某某誕辰多少周年,明天紀念某某逝世多少周年!後天又是舉辦什麼節,再後天又是什麼杯賽!承諾的獎金高的嚇人!但這些展覽大多數都是打著弘揚傳統書法藝術的幌子,而幹著騙錢,騙作品的勾當!
這類大賽大都是一些地方書畫院之類的舉辦的,隻要交了作品就獲獎,獲獎了還要交獎牌錢,入作品集要交錢,加入它的狗屁研究會,書畫院也要交錢,當它的副院長,客座教授還要交錢,最厲害的是請您去領獎或出席研討會,那可是無上的榮光啊,不過還是要交幾千塊的會務費吧了!可憐的書法家們辛苦寫了幾十年,急於得到社會的承認,麵對從天而降的金獎,銀獎.無暇顧及其背後的勾當,乖乖的奉上金錢,換回那狗屁不值的獲獎證書,以及內容慘不忍睹的所謂作品集!結果是束之高閣不敢示人!或者成為自慰的工具!
形成這種形象的原因一是書法愛好者們對藝術理解的淺薄,浮躁的心理和對社會陰暗麵的無知!二是缺乏一個好的監管體製!放任這種勾當的發生.三就是媒體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隻要拿來廣告費我就給你登!多方麵的原因構成了如今騙錢的書賽的多而濫! 二.展賽評審的弊端與監督的缺失
展賽雖然很多,但大家關注的卻還是各級書協舉辦的展覽!其原因之一主要是因為他是官辦的,可信度上是沒有疑問的!再就是他的組織龐大擁有絕對的權威性!因此自然而然的參與的人就多了!客觀來說這幾年書協順應了曆史的潮流,大量的辦展賽,幾乎年年都是展覽年,年年都是熱鬧非常!不可否認這些展賽對推動書法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對社會的文明進步也發揮了他的貢獻!
但隨著展賽的越辦越多,其評審中存在的問題也逐漸暴露了出來!而這些問題又引起了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的相當程度的不滿和不平!這些問題主要歸結如下:一是評委問題,二是東道主現象,三是監督問題!
( 1 ), 評委存在問題是在評委的選拔上不能透明化,一些書法水平不能服眾的評委堂而皇之的執掌生殺大權!再就是評委可能存在的私心,在評審中任人唯親或偏向某個地域!還有些評委對書法的審美標準和傾向存在差異,不能包容異己書風和流派!水平不能服眾導致大眾對展覽水平的懷疑和不滿,任人唯親就談不上展賽公平公正!而審美的標準的差異則可能導致評審結果的偏激和極端化.導致某種書風的被人為地扼殺! 從而影響書壇書風走向的單一化!
( 2 ).東道主現象的產生是書法展賽在市場經濟體製下的結出的一個歪果!很多全國性的展賽承辦地的入展名額多到全部名額的五分之一強!有時候全國十幾個省份的名額加起來還不到一個東道主的名額!這對於同樣交了評審費的投稿者是極大的不公平!
然而書協近年的展賽多是以出賣冠名權的形式進行運作的,既然承辦權和冠名權被購買,那麼這種展賽就由社會公益行為轉化為商業行為,(雖然它還打著公益的幌子)既然是商業行為那麼書協 也是要付出成本的,書協的成本就是大家關注的入展名額,投入金錢的多少應該是與要求的入展名額成正比,這可能是每個主辦地在承辦展覽前要事先勾兌好的,沒有一個商人願意作虧本的生意,因為書協要把這種展覽當作一種商業模式來運作,那就要服從商業的遊戲規則,否則下次可能沒人願意與你合作,而導致你無法獲得利益,因此出現此類交易的情況當屬正常,然而隨之出現的問題是藝術該不該通過這樣的商業模式來運作,運作方式是否需要進行改進!
( 3 ).監督問題!展賽好辦!評委也不愁找!但對評審過程的監督卻是個缺憾!八屆國展時曾經堂而皇之的邀請了媒體和社會人士參加監督,可到了最後關頭,監督者卻被請出了門!以至於記者蔡樹農先生後來在<<美術報>>的大爆猛料,鬧的盡人皆知.不過以後再也沒有看到展賽評審時搞什麼監督了!幹脆關起門來咱評委幾爺子說了算!倒也省卻了一幫子記者在耳邊咶噪!再就是評審的時間太短,而名單的出爐太慢!幾百人的名單要研究調整半個月,其中的名堂不得而知! 三,展賽不退稿問題!
退稿問題是目前廣大投稿者的很頭痛的事情,這個問題由來已久,盡管有投稿者的強烈呼籲,但沒有哪個團體理會!
參加展賽不退稿已經是個成文的規定了(沒打錯,不是"不成文"而是"成文"),因為幾乎所有的征稿啟事都明白的寫著"不退稿".
書法展賽不退稿的行為由來已久,無法追溯,似乎是約定俗成的,在幾年前幾乎是無可爭議的,退稿的呼聲也是近幾年才開始出現的,雖然有人呼籲,終究成不了氣候!照樣被主辦單位所漠視甚而調侃似的在征稿啟事上說:限於人力,不退稿.絕對不會說:"限於人力,不收評審費"的.
相對於其他的藝術門類來說書法作品的不退稿是個特例.美術界不存在不退稿的問題.且退回的作品如有損壞畫家們可能還會去討說法的,不退回的可能以被某些單位收藏了,自然就是給了報酬的!
我想書法作品的不退稿的成因歸根結底還是對書法創作過程的輕視!在一般人眼裏,會寫幾個字沒什麼了不起.你們書法家就是寫的好點而已!,再說一張字能化幾分鍾,舉手之勞而已!這種輕視同樣影響著書法家自己,自輕自賤導致了對作品優劣的簡單判斷,即以入展獲獎與否來肯定作品是否成功,而不入展就是不成功的,無價值的,導致對自己的作品放棄了所有權, 但現如今就一件投稿作品來說,其投入已不僅僅是一張普通的宣紙,這是作者從幾件幾十件甚而幾百件作品中挑選出來的,而今天的作品都是要經過後期的加工和裝裱做舊等等,其投入的成本就金錢來說也是不低的!
有些入展者拿回了一本作品集就感到滿足了!甚而嘲笑要求退稿者是學藝不精,枉怪他人!殊不知作品的入展與否不僅取決於本身的質量,同時也取決於評委的水平和運氣的問題,簡單的以入展與否判定作品的無價值,不可取!
筆者對於大道理如:知識經濟,知識產權等都不去說了.大家比我懂得要多,我隻是以為:如果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那還能指望別人看得起你嘛! 四 , 書法理論等於雞肋
筆者無意挑戰專家教授和書法理論的權威!但對於越來越看不懂的理論,我實在無法奉承!說書法理論"高!實在是高!"高的讓人摸不著,因為書法理論是高人才會玩的東西!對於不懂理論的人來說書法理論是狗屎,又確實有點侮辱了的意思!書法理論這個既古老又現代且發展迅速的東西,用雞肋來形容似乎才恰當!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可惜也!
筆者以雞肋擬之的原因就是書法理論與書法實際的嚴重脫節,形成了兩極!搞理論的書法不行,搞書法的不看理論,理論與書法兼工的書家太少!理論對實際大多已不具有指導性和前瞻性!理論隻是大學裏的教授,博士,碩士們和書法理論家們關在書齋裏冥思苦想搞出來的論文,是混稿費,評職稱,混名頭的絕佳工具!
筆者就目前雞肋式的書法理論現狀,做了一個歸結,具體有三點:
一,套用西方現代藝術理論來解說中國古老的書法.
現代西方藝術理論是個大筐子,什麼都可以往裏邊裝!不管你對古老的櫸ㄒ帳躒綰謂夤?都似乎能找到其理論依據並可以進行闡發!洋洋灑灑數以萬字隻不過是小文章了!一本本的書法著作足以讓古人汗顏!即使王羲之在世也得回到課堂從頭再學西方藝術理論!可等王羲之學完了,也許又不知道如何寫字了!
二,書法考據,
書法的考據從大道理來說可以通過考據一件作品的真偽肯定它的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但現時的考據卻變成了已知一件作品的藝術價值,卻要去考據出它的真偽!以實現它的金錢價值!這跟書法的本身已經脫節,似乎應該歸入考古的範疇!對書法已經失去了它的指導性意義!
三,闡發式掉書袋!
闡發式的文章是最好作的了!隻要找到古人的一句話,就可以翻來覆去的解說,一般都是永遠正確的!所以現代的書法理論文章總是樂此不疲!掉書袋就更容易了!天下文章一大抄!引經據典再簡單不過的了!讀過幾天書就可以動手搞書法理論了!
當然筆者並不是完全反對書法理論,隻是覺得,書法理論應該具有對書法創作的實際價值和指導作用,同時也應該用通俗的語言通俗的形式來表達,而並非用艱深的東西來嚇唬人而已!
五.批評語言的蒼白,批評人的缺失
當代書壇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書法這門古老的藝術並沒有因為科技的發展而淘汰,相反勢頭更猛!書法創作和書法理論都有極大的進步,但潮流之下泥沙俱下,平庸和盲目同時存在!修身還是功利也在困擾著書壇,這些需要有識之士給予大膽直接的批評,可是書法批評對於今天的書壇卻是缺失的一環,當代書壇舉目所見幾乎沒有真正的書法批評人!
批評人的角色大致相當於古代朝廷中的"諫官","諫官"對於國家的大政雖不主宰,但可以對政策的偏差提供可能的修正!
書法的批評人相對於書壇來說亦是如此,他可以直言你作品中的失誤,可以否定你作品的方向,可以貶刺官僚書法,可以批判流行書風,可以談書壇之弊,可以言理論之失!評論人憑籍資深的底蘊,清醒的意識,大膽而獨立的言論對書壇的惡習進行唾罵甚而鞭笞!
然而今天的的書壇尖銳的聲音,似乎聽不到!滿目多是讚歌和拍馬,充耳盡為高手和大家,你吹我的字好,我誇您的作品強!你為我的書做篇好序,我給你的大作用點美詞!即使麵對一張狗屁的東西也能吹個天花亂墜,天下第三!
正經批評的聲音沒有,奇怪的聲音卻大的嚇人!這就是官大嘴大,嘴大理大!利用行政權利為排除異己大打批評牌,或出於個人恩怨誹謗他人的書法成就,等等,這些都是目前書壇存在的不和諧的聲音!
誠然批評人的缺乏也和中國的傳統有關,中國人講究的是"中庸之道"崇尚一個"禮字,萬事以和為貴.批評者在說話時要考慮很多的社會因素,如官位職別,社會影響,甚而性別,說話時要宛轉,不要傷著別人,要給對方台階,等等
前段時間<<書法報>>搞了個<新亞評吧>,請來諸多名家評價當代人的書法.但報紙又亂其名亂其言,讓讀者作者都無法分別好壞言出自誰的口,報紙的本意是照顧被評者的麵子和保護批評者,可實際效果未必真如所願,如果其中有批評者是外行說了外行話.豈不要連累那些有學問的真才子有嫌疑嗎?變通與其說是報紙的聰明不如說是對書壇現狀的無奈和嘲諷!.試想連一件作品的優劣批評家都不敢公開表達自己的觀點,那又有誰敢直麵現實對書壇的大弊說話呢!
麵對當代批評者的缺乏,筆者大膽做了一個歸納,就教於方家:
( 1 ),批評人的缺乏!
沒有好的批評人是個現實的問題,批評人必需要有較專業的書法水平,相關的文化底蘊,又要有較強的書法理論功夫做後盾,這些都是好的批評人所要具備的東西,再就是需要有"膽識",不具備膽識一切都是不可能的.如果書法批評人能獨立於書法圈子之外,不與圈內人有厲害衝突!這是最好不過了,所謂旁觀者清嘛!
( 2 ),媒體的失語
如今的媒體由於受體製的約束,對批評的聲音反映的較少,尤其是涉及到名家的東西以及書協的問題.即使有批評也是羞羞答答,猶抱琵琶半遮麵!當然媒體也有自身的難處,它們也要考慮自己的生存,如果放縱了批評肯定會有壓力的,這在目前是很難解決的!
( 3 ),公眾的參與度的缺乏
任何事情沒有公眾的參與,都難形成氣候,書壇的事情亦是一樣,公眾沒有熱情,光是有幾個批評者在喊口號,是沒有用處的,但目前公眾對批評的認識程度亦不夠甚而有對批評意義的曲解和嘲諷,這也導致了批評的無意義!
然而隨著書法網絡的興起,筆者欣喜地感覺到批評的聲音逐漸顯現,但網絡批評有它的盲目性,和一定程度的無序!並且其中可能存在著無聊的攻擊和漫罵,這些都有待與將來的規範,也期待著書法網民的文化文明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