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訪談 
國展專題:十二屆國展書家吳中華
發表日期:2019-11-30 08:17:37 來源:本站 被閱讀[9366]次



      吳中華
      1959年1月生,湖北天門人。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湖北省文聯委員,湖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湖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藝術指導,荊州市文聯副主席,荊州市書法家協會主席。
      書法作品獲中國書協主辦的首屆“長江杯”全國書法大展優秀獎(最高獎)、“蘭亭杯”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係統書法大賽一等獎、全國勞動保障係統書畫攝影大賽書法一等獎、湖北省首屆“公務員杯”書畫大賽書法一等獎、荊州市優秀文藝成果獎特殊貢獻獎。入展中國書協主辦的第八屆中青年書法展、全國第四屆楹聯書法展、慶祝建黨85周年書法展、第二屆蘭亭藝術創作獎、全國千人千作書法大展,全國五百家書法精品展、全國第十二屆書法展等多項全國大展。出版《吳中華書法集》《湖北十人書法集·吳中華》《氣象與風度——湖北實力中年書法家吳中華作品集》《荊州市文化名家·吳中華書法藝術工作室作品集》。先後在山東菏澤、湖北荊州、天門、武漢舉辦書法個展。作品入刻開封翰園碑林、湖南常德詩牆、武昌首義碑林等。


 
     書法藝術是表情達意的藝術。無論采取何種表達形式,都顯現出書者的審美追求、藝術眼光、藝術感悟,同時也傳達著書者的學識修養、人格操守、思想境界等。然而,由於種種原因,諸如書寫環境、書寫心態、書寫工具以及書者的筆墨功夫等等,往往又難很好的契合,總覺得每件作品,甚至每個字、每個筆畫都寫得有遺憾,沒有達到應有的境界效果,難怪古人有“五乖五合”之說。

吳中華在寶雞十二屆國展麵試現場


      近年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書法藝術的審美追求和取向又有了一些變化,一改過去大開大合、左右擺動、跌宕起伏的章法,到現在的比較平和中庸。藝術上的事從來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很難說哪種追求好,哪種追求不好,這都是很個人的事。粗獷雄強、大氣磅礴是美,婀娜多姿、點畫精到也是美。我當下的審美追求和取向除了年齡上的原因外,主要是迷上了唐孫過庭的《書譜》,讀臨結合,臨創結合,追求平和衝淡,中庸自然。

 
     夜深人靜,萬籟俱寂的時候讀書寫字是我多年的習慣,更已成為我的常態。這個時候的書齋和時間一切由我主宰,少有打擾,更沒有那麼多的煩心事。“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我在創作作品之前先翻翻書,或臨臨帖,待心平氣和,漸入佳境,並有一種創作衝動後方展紙揮毫,一寫就是三、四個小時,不滿意的一律撕掉,也不強求繼續寫下去,再翻翻書,或臨臨帖,或者是幹脆罷筆不寫了。

 
    我這次入展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的草書作品的創作就是在晚上完成的。在尺八屏的作品中,書錄了自作詩七絕三首,加上款字大小一百餘字。既有唐孫過庭《書譜》的影子,也有明清前賢的筆調,更有我對草書的理解和把握。總體來說,寫得比較平和、中庸、安靜、文氣。但也有遺憾,靜有餘而動不足,稍顯平板、拘謹。


      寫字就是寫心情、心境、心態、心性、心智,但要寫“純”很難,寫“雅”更難,既“雅”又“古”難上加難。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