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訪談 
齊玉新:《由高惠敏“拒官”說開去》
發表日期:2004-08-27 10:45:00 來源:本站原創 被閱讀[3132]次

 

在硬筆書法這個圈子探索了20年,最近幾年因為網絡和其他的原因遠離了自己摯愛的硬筆書法以及這個圈子。最近,承蒙《中國鋼筆書法》雜誌給我這麼一個話語權,於是就厚著臉皮在這裏評談硬筆書法這二十年來的一些事、一些人、一些問題、一些想法、一些大家感興趣或者不感興趣的話題。

2006年6月21日,中國書法家協會正式發布了“中國書法家協會各委員會名單”,其中“硬筆委員會名單”如下:

九、中國書協硬筆書法委員會
主 任:張旭光
副主任:田伯平
秘書長:張藝群
委員:王 宏 龍開勝 田伯平 司馬武當 吳永雄 張藝群
張旭光 沈一丹 陳聯合 邵誌軍 姚建杭 袁 波
高惠敏 郭永利 梁振文

2006年6月22日晚,中國書法家網便接到了高惠敏先生的電子郵件,高先生《聲明》拒絕出任中國書協硬筆委員會委員,其理由是(行政程序的原因我不評論):“硬筆書法有自己的講究、自己的群體、自己的精英。現在這個名單中的委員,大部分人對硬筆書法缺乏專門的研究,既沒有實踐,也沒有權威,不要說指導全國的硬筆書法不夠資格,就是發起一個普通的展覽,要獲得全國硬筆精英的捧場恐怕也難。”

高惠敏先生首先是一位書法家教育家,現為北師大文學院副教授,書法碩士研究生專業課導師。同時,先生數十年來潛心研究硬筆書法創作和實踐探索,是硬筆書法的先驅以及在硬筆書法方麵最有發言權的一位專家、權威,高先生出任硬筆委員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可是,我們從中國書協硬筆委員會的組成來看,主任張旭光是中國書協的領導也是當代具有真正實力的書法家,但先生似乎並沒有寫過也沒有研究過硬筆書法。這個委員會的副主任和秘書長,雖然我在硬筆書法圈子混了20幾年,但還是孤陋寡聞沒有聽說過這兩個人。至於委員中,除了司馬武當、姚建杭、高惠敏、梁振文是搞過硬筆書法的人,別的我依然沒有聽說過。即便我聽說過的四個人中,恐怕也有一半在硬筆書法圈子裏麵算不上權威。因而高先生說“現在這個名單中的委員,大部分人對硬筆書法缺乏專門的研究,既沒有實踐,也沒有權威,不要說指導全國的硬筆書法不夠資格......”是非常客觀非常深刻的!我實在不知道中國書協為什麼要成立“硬筆委員會”,難道是幫助中國硬筆書法發展?或者硬筆書法需要毛筆書法家協會來指導?如果真的是這兩個原因的話,從第一屆硬筆委員會成立到今天差不多10幾年的時間了,硬筆書法界的同道們也沒有見過這個委員會做什麼事情啊?!而且,這個委員會中的成員,他們能為硬筆書法做些什麼呢?我相信,他們半數以上都寫不好硬筆字,何談指導?再者說,現在北京和浙江都有全國性的專業硬筆書法協會,試想一個毛筆書法專業的協會,其中的硬筆委員會能真正起到什麼作用呢?從委員會的排列順序看,15個專業委員會硬筆排到了第9的位置,已經可見硬筆委員會在中國書法家協會中的地位和受關注程度了。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再看看高惠敏先生《聲明》中的這段話是最值得硬筆書法界深思的:“硬筆書法有自己的講究、自己的群體、自己的精英”。高先生說的一點沒錯!可是借著高先生這三個“自己”,我不禁要反問全國的硬筆書法家、策展人、組織者、愛好者,中國硬筆書法“自己的講究”在哪裏?前些年我一直認為,中國的硬筆書法理論研究和理論的前瞻性指導完全出於一片荒蕪!為什麼?一是硬筆書法組織者們的導向。他們頻繁的舉辦各種比賽,這無形中導致了硬筆書法創作的急功近利。試想,與20多年來幾千次的各類比賽相比,有幾次理論研討會?這不超過十次的理論研討會最終有幾篇稱得上是理論研究甚至有研究和推廣價值的論文?最終達成了什麼理論研究意義上的共識?對硬筆書法創作起到了什麼作用?由此我又想到了高先生在四川舉行的一次理論研討會後的感慨“硬筆書法理論研討會竟然沒有幾個人懂得論文的格式規範(大意)”。這種在硬筆書法發展期完全偏向創作忽略理論研究的局麵,最終導致了硬筆書法沒有形成自己的理論研究體係和研究趨勢。二是硬筆書法的食槽太淺。任何人拿起鋼筆寫兩筆字都叫“硬筆書法家”,因此硬筆書法的創作、理論研究隊伍素質太差,甚至相當一部分人跟本就不懂得“書法”到底是什麼,都沒有研究過書法的傳統到底是什麼,何談對書法、對硬筆書法的認識?這樣,也就造成了理論研究人才的匱乏。一個行業或者一個學科如果沒有精英人才的介入,是不能出現高含量學術成果的,硬筆書法就一直存在這個問題!三是報刊媒體的導向。國內僅有的幾份硬筆書法報刊,受到生存的影響,不得不低頭於書法培訓,因而這些報刊也就青睞於硬筆習字教育、培訓的所謂理論文章,造成有關硬筆書法技法、美學、創作探索、取法等方麵理論研究領域的空白或者人才流失。可以說,到今天為止,中國硬筆書法的圈子依然沒有明確的審美評判尺度和標準,依然沒有一個基本的發展模式,20年來依然處於一種自由發展階段,因理論研究沒有及時跟上造成創作和發展導向的盲目。就拿一些比賽來說,評委會依據什麼條件來組成?評選依據什麼美學標準來判定?硬筆書法的美學標準是什麼?這些都是非常隨意和隨機的。基於此,硬筆書法也幾乎沒有自己的權威,所謂的權威都是報刊媒體捧出來的。說到這裏,我也在問自己:硬筆書法自己的講究什麼?

前不久在網絡我和曾如影有過一次談話,大體意思是我對硬筆書法很悲觀,我覺得硬筆書法就是比毛筆書法低級。也由此招來硬筆書法愛好者們的一片討伐之聲。硬筆書法早期的確有一批毛筆書法精英介入,但是他們蜻蜓點水一般“點”了一下就飛走了,再也沒有回來。20多年來,硬筆書法領域也出現了一些優秀的、有才華的作者,後來他們也飛走了。硬筆書法這個圈子就像流水一樣,你來了他走了,不斷的洗牌。那麼,硬筆書法為啥留不住優秀的人才呢?為什麼硬筆書法家一旦翅膀硬了就跑到毛筆書法圈裏麵去,而毛筆書法圈裏麵的人為啥不跑到硬筆書法圈裏麵來呢?高先生所說的硬筆書法有“自己的群體”,這個群體現在是什麼樣呢?怎麼才能留住優秀人才不“飛走”呢?這些問題我覺得值得硬筆書法圈子的每一個人深思!

最後我們再說說硬筆書法“自己的精英”。我現在有些糊塗,硬筆書法的“精英”到底指的是什麼呢?標準呢?這些“精英”到底在硬筆書法上麵“精”到如何程度呢?“英”在哪裏呢?放在中國硬筆書法20年的發展進程中,到底是一個什麼分量呢?他們的創作高度達到了一個什麼高度呢?他們的理論研究有什麼意義呢?難道在當前硬筆書法狀態下,站在雞群的“鶴”就是“精英”?我越想越迷糊。

由高先生的一個舉動一個《聲明》我想了很多,反思了很多,同時也反問了很多,雖然很多問題我也沒有想明白,但是我覺得麵對問題我們多想想,至少比不想要好,大家覺得呢?

2006年6月25日淩晨

 


 

附:

關於拒絕出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專業委員會硬筆書法委員的聲明

高惠敏

今晚上網,看到中國書協公布的各專業委員會名單,拙名“高惠敏”,赫然列歸“硬筆書法委員會”,頗覺意外。


我不知道這個名單是怎樣產生的,也沒有人事先同我打過招呼。這種不尊重當事人意願、不征詢群眾意見的封官許願,是老爺作風、霸王條款,不但我不能接受,廣大硬筆書法精英和愛好者也都不以為然。


硬筆書法有自己的講究、自己的群體、自己的精英,不是當個官、應個名、有個政府背景就弄得起來的。現在這個名單中的委員,大部分人對硬筆書法缺乏專門的研究,既沒有實踐,也沒有權威,不要說指導全國的硬筆書法不夠資格,就是發起一個普通的展覽,要獲得全國硬筆精英的捧場恐怕也難。

                                2006年6月21日夜

 

上一篇: 海一樣深情/蔡和
下一篇: 已是最後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