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亚博.apk  > 中國書壇 
烏魯木齊書法課緣何校外走俏校內冷
發表日期:2014-08-01 07:22:00 來源:新疆網 被閱讀[1733]次

   暑期驕陽似火,與夏日一樣火熱的除了天氣,還有暑期各類培訓班,記者走訪烏魯木齊各類教育培訓班,發現書法課已然成為學生家長的新寵。

 

  據悉,2011年8月2日教育部頒布了《關於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新疆各中小學從2011年9月起開設書法課,在疆重回課堂已有三年。同時,校園之外書法培訓為何能帶熱培訓市場?書法班火爆背後,到底又說明了什麼呢?

 

  課外書法班門庭若市

 

  7月26日下午4點左右,記者在位於紅山轉盤附近的書法培訓班,見到了正在忙於招生的教師王建勇,他告訴記者,暑期兩個月,書法生源很不錯。

 

  “計劃招一個班,學員名額為20人,但從報名情況來看,我們要擴班,準備把硬筆、毛筆分開招生。”王建勇說。

 

  隨後記者走訪了沙依巴克區、高新區(新市區)等中心城區的13家培訓班,發現原先的美術特長藝術培訓班,有五家今年新增了書法項目,而以書法為主的培訓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記者看到各類國畫書法班門口,前來參加培訓的主要是中小學生,占培訓人員的80%左右。

 

  剛參加完中考的周璟偉就是其中之一,畢業於烏魯木齊市第83中學,在媽媽王女士的催促下周璟偉報班練字,王女士說:“主因就是兒子字難看。”

 

  可練書法這事兒,孩子們卻認為,爸媽剃頭挑子一頭熱了。

 

  據了解,書畫培訓項目有毛筆書法、硬筆書法、繪畫等。作為中國國粹的毛筆是最受歡迎的,占全部培訓的90%,還有許多同學毛筆和繪畫雙修。

 

  練與不練都糾結

 

  眾多家長的熱情,說明大家都發現了一件事:孩子的字有點看不過去。

 

  新疆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2014年普通高考語文閱卷組副組長夏敏曾告訴記者,每年評卷發現考生的字越來越是問題,字型、結構、筆劃越來越不工整。

 

  就讀於烏魯木齊市第8中學的王明告訴記者,現在辦公自動化早已普及,到處都是用電腦,寫得好也沒用啊。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王明的心聲,在學生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有些家長也對練字持一種消極的態度。

 

  據了解,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鼓勵在小學開設書法、繪畫等課程,然而在“書法課”並未正式列入中小學課程計劃之前,書寫教育之所以難以在中小學推進,根本原因在於“寫字”並不是現在人才選拔機製的“硬性”條件。

 

  新疆硬筆書法家協會執行主席兼秘書長彭正勇介紹,有的學校為應付檢查讓體育老師當書法教師,完全走過場。

 

  而家長高先生也發現,就讀於某小學四年級的女兒,從來沒在家裏練過一次書法,買的墨汁都不知道放到哪去了。

 

  學校心有餘而力不足

 

  與家長的操心相比,學校對於書法課的態度是冷熱不均,重回校園後學校發現,書法課既沒有老師也沒有教材反倒成了問題。

 

  書法師資的良莠不齊和沒有統一書法教材是難倒老師和學校的兩大難題。

 

  烏魯木齊市第120小學校長張莉說:“學校打造的特色就是書法,可沒有足夠的書法老師,課程開不下去。書店中琳琅滿目的教材,很難判斷哪一本最適合小學。”

 

  彭正勇認為,學校書法課時不到位,是導致培訓班火爆的原因之一。

 

  對於課時開不到位的問題,烏市第54中學書記楊俊賢也有自己的看法,在1990年那會兒,自己還在烏市六中從教,書法曾是全校師生的愛好,還獲得過各類書法獎項,可現在高考就在眼前,升學壓力越來越大,讓學校、老師、學生想要愛它不容易。

 

  “蒲公英計劃”有望解難題

 

  7月10日,記者在2014年新疆書法教師公益培訓“蒲公英計劃”上,見到了來自獨山子一中的美術教師戴建瑞,他告訴記者:“以前教書法就是盲人摸象,現在可以係統學了。”

 

  本次新疆書法教師“蒲公英計劃”,首開國內省市專區專項先河,由自治區教育廳等多家單位共同主辦,目的就是為推動和提高新疆整體書法教育普及水平。此次,正式錄取的100名學員,大多數來自中小學一線書法專兼職教師,從校長到鄉村小學教師,涵蓋了新疆16個地州市。

 

  新疆“蒲公英計劃”負責人彭正勇認為,“蒲公英計劃”將連辦兩年,每年100名教師,三年就有300名專業書法老師,他們回去後還可以在學校裏培訓其他老師,師資短缺一定會有所緩解。

 

  自治區教育廳副廳長馬文華表示,通過“蒲公英計劃”,不僅能提高新疆教師的書法水平,還能帶動新疆中小學生書法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