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初親臨藝博院指導布展狀況
約80件數十年來幾乎秘不示人的元、明、清三代書法作品,今天起在廣州藝術博物院“五桂山房藏元明清書法展”中展出。廣東著名的文物收藏家,老革命、老領導歐初,向記者介紹了50年來與文物的不解情緣。
“不買大衣也要買文物”
歐初曾任廣州市委書記,現任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顧問、國際易學聯合會顧問、孫中山基金會名譽會長、廣東炎黃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廣東中華詩詞學會名譽會長等,“五桂山房”是他的齋號。歐初自言,他在早年求學之時,便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瑰寶情有獨鍾,但戰爭年代既無時間、也無條件在這方麵投入精力,直到解放之後,才能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得享收藏之樂。
歐初的收藏生涯始於上世紀50年代末,屬於解放後最早的收藏者之列,與朱光、吳南生等老領導都在廣東收藏界中頗有名氣。不過,要在日常生活開銷之外拿出錢來買文物,也非易事。“有時看中了好東西,寧可不買大衣,也要把它買下來。”老人笑言。
好在解放之初,收藏之風遠不如現在興盛。隻要有眼光,低價也可淘到不少好東西。歐初回憶,1958年時,他有一次去湖南,無意中見到“揚州八怪”之一羅聘所繪的竹石圖,極為精彩,當即拿下,花了不過區區3元。
此次展覽的畫冊封麵,歐初選了件漢代瓦當,上印“延年益壽”四個字。“我常跟朋友說,收藏一件好東西,能讓人多活幾個月”,歐初說,“選這件瓦當,就是取這個意頭。”
啟功曾借歐初藏品臨帖
50年來集腋成裘,這位收藏大家“存貨”不少。本次展覽中,觀眾將欣賞到眾多書法大家的墨寶,其中許多是彌足珍貴的精品:趙孟頫《待漏院記》行書巨幅,裱邊上有清代著名文學家、桐城派領袖姚鼐的長跋,在過去的文獻典籍中從無登載,是趙氏傳世的難得精品;董其昌金箋行書《小赤壁詩冊》如行雲流水,不為法縛,啟功先生曾給予極高評價,並專門借去臨寫一遍;傅山行草書十二屏是鴻篇巨製,一氣嗬成,令人歎為觀止;八大山人行書《臨河敘軸》乃其臨稧帖中之另類,別樹一幟,著名書畫家黃苗子認為此作在傳世八大書跡中極為少有。
此外,張瑞圖書陶淵明《歸園田居》奇逸淋漓,是清末著名金石學家、“甲骨文之父”王懿榮舊藏,極為珍貴;王鐸草書極盡揮灑超脫之至,顯示出明末狂放恣肆的時代氣息;鄭簠隸書《麻姑傳》飄灑飛逸,是中國傳世隸書傑作;而著名的“劉羅鍋”劉墉楷草真跡卷是臨鍾、王諸帖,為廣東大收藏家聽颿樓主舊藏,被認為是其所藏劉書之最;王澍《臨顏真卿宋文貞公神道碑銘冊》則是其楷書代表作。其他如李流芳、陳繼儒、龔賢、梅庚、何紹基、孫嶽頒、徐三庚、陳含光、康有為等諸家書跡,也都各有精彩。
早在藝博院創建之初,歐初便將自己收藏的495件文物捐出。他表示,文物收藏不但陶情養性,而且讓一大批中國古代藝術精品得到了妥善保存,對國家也是好事。無論捐文物還是辦展覽,都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夠接觸到高水平的中國傳統文化,體味輝煌曆史同時,也給今天作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