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亚博.apk  > 中國書壇 
武漢黃陂書畫卓然前行
發表日期:2018-12-08 11:39:28 來源:本站 被閱讀[17548]次

      黃陂自古文風蔚盛,底蘊深厚,文化名片武漢之根盤龍城、巾幗英雄花木蘭、二程紀勝雙鳳亭、民國總統黎黃陂享譽中外。而黃陂的詩詞書法則一直在為黃陂文化爭得榮譽和最廣泛的尊崇。過去黃陂的讀書人,一般都能吟詩作對、書法繪畫。有的甚至詩詞歌賦、金石書畫俱佳。明朝的遼東巡撫張濤,清朝的山東巡撫周恒祺,翰林院編修金國均,還有範熙壬,近現代的黎黃陂、馮鑄、李伯登、餘家菊、胡秋原、彭邦貞等黃陂人都有詩詞書法作品傳世。
      新中國成立之後,黃陂的書畫家在毛主席“雙百”方針的指引下,我以我筆寫中華,創作了許多謳歌時代,歌唱祖國和人民,激勵人民群眾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的書畫作品。湧現出了楊樹謀、肖良範、常若川、呂際祿、黃永慶、曹家順、羅顯海、陳熙等書畫名家,他們的作品也成為了那個時代的黃陂人的集體記憶。同時黃陂的許多愛好書畫的青年也在時代的洪流中洗禮和磨礪,他們或求學、或從軍、或從政、或務農,在火熱的建設大業中錘煉成長。


       改革開放以後,東方風來滿眼春,黃陂的書畫事業得到迅猛發展。從黃陂走出去的一批優秀青年,都在砥礪前行中成為省內外著名的書畫大家,如大畫家馮今鬆,景德鎮陶瓷藝術大師李保華,還有:劉永澤、黃德琳、楊坤秉、雷誌雄、陳金純、方曉東、田華、付光榮、李友明、湯普漢、梅麗瓊、宋尚武、胡家勇、童建剛、尹世順、胡永偉、熊野、柳長忠、易新生、陸舍無、餘中元、黃德軍、冷先平、黃三勝、陳劼、王雪鬆、陳豔榮、丁乃鐵、楊四海、李軍等。黃陂籍將軍袁偉、餘明海、李漢文、黃金元、馮傳生等也都雅善書畫,是中國書法家協會中著名的將軍書法家。黃陂書法家陳忠德、孟明、孫紹文、周雲生、謝宙、陳熙、肖良範、李士一、李建國、萬靜平、成崇德、邱昌運、肖顯榮、胡青鬆等成為了曆屆書畫大賽佼佼者。
       1983年10月,黃陂縣由孝感分出,劃歸武漢市管轄,黃陂成了武漢的郊縣,黃陂又一次融入了大武漢發展的洪流,黃陂的書畫藝術也與大武漢相依相親。黃陂的書家、畫家與武漢的同行交流更多,學習更方便,眼界更開闊。1987年9月黃陂縣書畫協會和黃陂縣老年書畫協會同時成立。由副縣長李雨清擔任縣書畫協會會長,陳忠德,陳熙等擔任副會長,周雲生擔任秘書長。由縣老年大學校長盧青山擔任縣老年書畫家協會會長,成崇德、萬靜平等擔任副會長,杜金誌擔任秘書長。1989年9月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武漢分會黃陂研究會成立,成崇德任會長。1997年又由張義磊擔任會長。後來李宏偉、陳家儀、詹必勝又分別繼任。到目前為止,老年書畫研究會共有會員178人,共舉辦書畫展43次,展出作品2652件。其中參加海外展6人,全國各省市大展313人次。縣書協積極推進黃陂書畫事業的發展、致力培養書畫新人,每年組織會員參加省市書畫展,李偉的篆刻,喻建華、胡劍鳴等人的繪畫,李建國、梅剛策、李明芳、魏家浩、周世同、盧敏等人的作品經常在省市獲獎。


       1998年10月黃陂撤縣設區。黃陂區書法家協會得到了武漢市書法家協會和美術家協會的大力支持!1999年11月書協換屆,由副區長黨秦同誌擔任主席,增補羅向陽、丁陵生、李青寬等為副主席。書畫事業得到了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黃陂湧現了一大批優秀書畫家,如朱希珊、李青寬、李鬆、王新建、王四新、劉修勳、顏學德、鄭承銀、詹必勝、王康國、肖春所、徐青林、劉華國、徐端初等,有的甚至成為獲獎專業戶。2001年5月陳忠德書丹王士毅的《木蘭湖賦》並在木蘭湖廣場勒石;2004年陳忠德出版《忠德書法盤龍城》書畫專輯。


       2006年11月,經區委宣傳部批淮,區文聯發文,將“黃陂縣書法協會”更名為“黃陂區書畫家協會”,由胡建奇、陳忠德擔任名譽主席,張義磊、陳熙、周雲生擔任顧問,由時任區委組織部副部長的羅向陽同誌擔任主席。由喻建華、胡劍鳴、李青寬、丁陵生等同誌擔任副主席,並換屆推舉理事32人。這次換屆,標誌著黃陂的書法家和畫家們都有了自己的新家,都有了一個交流、學習、提高、展示的舞台。
       為了更好地推介、宣傳黃陂的書法家和黃陂的書畫事業的成就,培養書畫人才,2007年元月,區書畫家協會與區詩詞學會聯合創辦季刊《黃陂詩聯》中的書法美術專欄“黃陂書畫”,每期推介一名黃陂書法家或畫家的作品專輯。至今為止,已有劉凱、張恭華、黃道遠、陳家儀等四十多位書畫家在“黃陂書畫”專欄中推出了專輯,有的作品甚至被專業書畫雜誌轉載,展示了黃陂書畫家的成就,擴大了黃陂書畫的影響。區書畫家協會還請西令印社社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戴武先生來陂,親授篆刻技法;還先後請著名書畫家孔可立、王福慶、李國俊、毛宗澤、魏康翔、周分田、湯普漢、柳長忠、廖厚君、瞿忠謀、徐穀春、易新生等來陂授課,並與本地書畫家交流、創作。2010年12月由郭保芹負責征集的《木蘭山書畫集》正式出版。


      2011年在肖金雙主席的倡導下區政協成立協力書畫院,致力培養政協委員中的書畫人才,助推黃陂書畫事業的發展。協力書畫院聯合區書畫家協會,每年舉辦大型書畫展活動,為重大節日、重大活動增光添彩。先後於2011年10月舉辦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書畫展,2012年舉辦“百人寫百聯”名聯書法展,2014年舉辦紀念黎黃陂大總統誕生150周年書畫展,2015年舉辦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書畫展,2016年建成灄水河公園“千家詩堤”碑林,2017年舉辦紀念黃麻起義暨鄂豫皖第一支紅軍在木蘭山成立九十周年書畫展,在北京和武漢兩地展出,影響巨大,2018年9月舉辦保護灄水河書畫展。每次的展覽作品都結集出版《黃陂書畫》,成為黃陂書畫的一張名片,得到了省市書協的高度讚揚。黃陂又湧現出來一批書畫界的領軍yabo22官网 ,如:楊春翠、諶朝暉、徐國勝、徐國康、陳家儀、陳方瞿、陳福林、塗光超、陳曉榮、牟魯豫、孟繁誌、楊利華、塗光偉、吳新潮、孫海生、畢海生、薑峰、劉勇雷、陳卓勳、陳誌、黃德明、葉海田、王康國、楊金泉、孟文誌、胡培青、劉東勝、肖妮、陳誌、杜二凡、羅重新、劉光亮、劉立、劉曉蘭、盧海濤等,而餘中元、劉凱、王棟、程新等則成為國展新秀。他們對書畫藝術的不懈追求,為黃陂書畫事業的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在開展各種書畫活動的同時,區書畫家協會還經常組織書畫家到省市及周邊地區新洲、孝感、東西湖、襄陽、景德鎮、黃岡、甘肅、北京、廣州等地學習交流。李青寬、劉維東等代表書協參加草書大家王厚祥在武昌舉辦的短訓班學習,還派薑峰、張俊、周輝到昆明參加田英章書法培訓班學習,胡劍鳴還代表武漢市書畫家到韓國、日本,吳高平、王永康還代表青少年書法新秀到台灣等地學習交流。
       區書協還積極推動書畫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進景區的活動,組織書畫家義務為全區中小學送書畫作品,為企業書寫企業文化,為旅遊景點題寫景名、標牌。每年春節,還組織書法家義務為老區人民、貧困山區農民和精淮扶貧的農戶、拆遷的居民送春聯,受到了各方的稱讚!


       2012年6月,區書畫家協會還成立了盤龍城、李集、灄口、前川、王家河等分會,並不斷培養和吸納書畫新秀為協會會員。目前黃陂區共有中書協會員4人,省書協會員31人,市書協會員53人,區書協會員265人;中美協會員2人,省美協會員7人,市美協會員18人;各種書畫培訓學校20多家,成為名副其實的書畫大區。
       2013年4月,黃陂區地書協會成立,姚峰(本名吳豔庭)擔任區地書協會主席並被選舉為市地書協會常務副主席,擁有會員103人,在武漢市曆屆地書大賽中,黃陂會員成績最佳,2014年楊耀南獲一等獎,2016年胡愛珍獲一等獎,2017年吳豔庭獲一等獎,多次獲得優秀獎的有肖國清、彭啟平、章詩友、程國清等會員。2018年10月肖國清還獲全國地書大賽一等獎!


       2014年9月,區書協換屆,胡劍鳴擔任書畫家協會主席,王學文、傅春奇、王新建等擔任副主席,吳高平擔任秘書長,推舉理事37人,書畫家協會繼續強有力推進黃陂的書畫事業,並不斷向省市推介黃陂書畫新秀。2015年,在著名書畫篆刻家楊坤秉先生倡議、組織下,成立了木蘭印社,社員以黃陂籍篆刻愛好者為主體,這是黃陂本土成立的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專業篆刻社團。市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張少華、秘書長李安勳還在黃陂白龍寺成立禪書院。
       2016年9月,根據政策規定,在區委宣傳部的指示、區文聯的指導下,區書畫家協會組成人員進行全麵調整,由區政協常委、職業書畫家曾憲國同誌擔任區書畫家協會主席,劉芳、傅春奇、齊玉華、葉誌華、王小明、塗光超、姚峰等擔任副主席,王永康任辦公室主任,所有公職人員不再擔任協會職務,區書畫家協會的組成人員全部為職業書畫家,其素質更高,力量更強,影響更大。2017年9月,盤龍城開發區教辦率先在開發區開辦各學校書法教師培訓班。2017年10月湖北省書法家協會少兒分會黃陂工作站在王軍副主席的支持下,在前川一小掛牌成立。黃陂培訓了一批書法神童,其中王誌成、羅康誠、李辰、張騫、餘孜儀、陳中、餘書琦、吳果然、汪靖傑、段天衡、餘祥陽等多次在省市書畫大賽中獲獎。2018年8月,區教育局又開辦全區書法教師培訓班,為書法進課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黃陂書畫家協會現任主席曾憲國,長期從事書畫創作、經營,可謂草根職業書畫家。他書法取法北碑,饒富金石趣味;中國畫yabo22官网 、花鳥、山水均有涉獵,能創作巨幅大畫,又能精製扇麵小品,還兼善篆刻,是一位藝術修養比較全麵的領頭人。陳曉榮的工筆畫曾在中央電視台書畫頻道連續展播;李清、楊春翠、齊玉華等分別赴湖北省國畫院、清華美院高研班進修,並多次參加了省國畫院主辦的畫展和入選進京展;李清善畫荷,楊春翠長於山水,齊玉華鍾情藏獒,各有所長。區書畫家協會原副主席王學文擅長畫馬,人稱“王大馬”,其實他是江漢大學美術係畢業的“科班”畫家,山水、花鳥意境雋永。原秘書長吳高平,書法長於篆隸,於石鼓文用功甚勤;中國畫工山水、花鳥,中鋒用筆,氣韻生動,作品獲2016年度武漢市文藝創作“黃鶴獎”。王景書精小楷、今草,畫擅花鳥,饒富雅趣,勤於讀書,每有所得則訴諸筆端,多為時賢稱道。彭文斌是“帖學”派,善楷書、行草,於歐陽詢、褚遂良及米芾法帖用功尤勤,小楷出自鍾太傅,深得晉人神韻,兼擅詩詞。張險峰是“碑學”代表,受其父張恭華先生影響,自幼致力北碑,且對以碑入行,正做有益的探索。孫謙專攻何紹基行書,所作凝重樸厚,作品入選全國第二屆行書展,並多次參加省市級專業展覽。梅練、陳春蓮、劉維東,是黃陂為數不多的篆刻名家之一。梅練字複之,善隸書,多參簡意,與篆刻家陳春蓮同為海上大家韓天衡先生弟子。劉維東參加了中央電視台書畫頻道第一屆篆刻研討班,成為李剛田、曾翔的嫡傳弟子、藝益精進。程浩華長於行草、隸書,軟、硬筆書法教學經驗豐富,又善於總結,理論知識比較完備,其創辦的二程書畫院書法精英輩出。王永康是90後,盤龍城書畫院院長,近年研習《張遷碑》、《懷素自序貼》,用功甚勤。阮成風、李龍分別工山水、花鳥畫。阮成風的山水畫取景本地資源,黃陂的山山水水、民俗風情,在他筆下,尤為親切。李龍所畫竹、梅、花鳥,取法高古,格調不俗。王小明致力二王小草,作品清新雅致,近年創辦書法學校,為黃陂培養了一大批少兒書法愛好者,作品獲2017年武漢市文藝創作“黃鶴獎”。殷瑋峰和劉紹勇,既善書法,又勤於思考,每有驚人之見,遺憾的是不曾訴諸文字,否則可以彌補黃陂書法理論之缺。劉濤、楊輝等擅長油畫。劉濤的寫實油畫與楊輝的風景、靜物油畫,水平不俗,他們常與毛宗澤、王心耀等先生交遊,多有所得。黃陂職業技術學校劉偉平書記擔綱的“劉偉平名師工作室”,集聚一批書畫英才於麾下,舉辦了“劉偉平水彩畫展”、“師生聯展”、送春聯下鄉等係列活動。區協力書畫院、盤龍書畫協會、木蘭書畫院、武漢地書協會黃陂分會、盤龍城書畫院、漢根書畫院等社團,也團結了諸如劉東勝、姚峰、彭慧川、王旭明、黃建國、劉飛、吳元林、胡元英、劉小平、羅佩林、賈立敏、陳俊榮等一批書畫家和書畫愛好者。特別是盤龍城書畫院,今年9月成功舉辦了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書畫展,取得巨大成功,也為黃陂書畫贏得了榮譽。


       市書協、美協對黃陂書畫家協會給予了高度關注。2016年市書協換屆,吸納付春奇、劉紹勇為草書專業委員會委員;連續數屆的“五體書法展”、“武漢印象--書寫大武漢書法展”等,黃陂作者的入選名額逐屆上升;吳高平獲2016年度、劉濤、王小明獲2017年度武漢市文藝創作“黃鶴獎”;劉濤、郝正江、劉錦油畫入選武漢市美術年展。市書協李安勳秘書長多次關心黃陂作者的成長;副秘書長、市青年書協主席褚群傑、副主席袁永安等還經常義務對部分作者進行指導。2018年市文聯組織了“三風”行動文藝結對幫扶活動,對農村留守兒童較多的學校開展書法輔導培訓。在我區,選擇蔡榨、韓集小學為幫扶對象,指定劉紹勇、彭文斌、孫謙、張險峰等5位市書協會員為輔導老師。這是對我區留守兒童的關愛,更是對黃陂“書畫新軍”的信任和鍛煉。


       在區老領導李誌堂、郭國鬆、肖金雙、吳方法、胡建奇、胡炳基,區政協副主席羅向陽及文聯原主席周大旺、主席喻之之,區詩詞楹聯學會會長朱換玉等同誌的關心支持下,“書畫新軍”正茁壯成長。周雲生、陳忠德、陳熙、張義磊、李士一、喻建華、胡劍鳴等先生作為本土書畫界的老前輩,過去是黃陂書畫界的拓荒人,為書畫家協會的成立及組織、壯大,篳路藍縷,不辭艱辛;如今又提攜後進,不遺餘力。區老年書畫研究會陳家儀、陳方瞿、徐端初先生,一中老校長黃緒意先生,以及已故的王士毅、王四新先生等,也為黃陂書畫新人的培養貢獻了力量。戴維、張柳、郝正江、塗光偉、徐剛、吳剛、陳誌、盧海濤、劉飛、王正國、李宇稱、蕭全勝、彭曉聲、吳誌明、方華軍、陳文祥、潘益亭、夏國強、孫世緯、劉勇、林耀鬆、賈立敏、熊芬等,也在工作之餘,對書畫藝術孜孜以求,為黃陂書畫事業發展做出了貢獻。王三清位於黃花澇的“三清書畫院”,收藏各地書畫作品甚豐。還有陶德峰的映象桃源、夏運全的緣古堂、王斌的二龍潭木莊、甘萬春的楚陽春書畫院、張辰的德雲閣、李濟的墨香居、張海霞的翰墨緣、葉誌華的抱樸堂、吳軼輝的東籬書院等,都已成為黃陂書畫家交流、學習的大本營。


       綜觀黃陂書畫近四十年卓然前行的曆程,有幾個方麵值得肯定和發揚。
       一是領導重視,身體力行。區政協及區文聯老領導高度重視黃陂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並關注新人的成長。區政協經常舉辦詩詞大講堂、協力書畫院書畫授課、交流筆會、采風寫生、送書畫下鄉等活動。通過學習、交流、鍛煉,培養書畫新人。如木蘭印社黃鶴樓首展、胡卓學先生的詩詞係列講座、書畫家灄水河尋源采風等活動,區政協的領導事無巨細,親自組織、親自參與。人大原主任胡建奇同誌,多次參加詩詞講座及書畫展覽活動;老領導郭國鬆、肖金雙除了親自研習書畫外,還特別關注黃陂書畫事業的發展,帶隊交流,推介新人。領導同誌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對新人的激勵、鞭策作用十分巨大。


       二是崇文尚藝,提高素養。重視文學修養,善於向不同門類藝術學習。黃陂書畫新人繼承了積澱人文素養這一傳統,是大可欣喜的。如王景、彭文斌、王學文、吳高平等,他們或是書家,或是畫家,但都無不勤於讀書,勤於思考,勤於學習詩詞文章,並主動向其他門類藝術學習。王景善屬文,彭文斌善詩詞,王學文書畫兼善,吳高平書畫之外又善治印。還有一些同誌寄情京昆,在傳統戲曲中尋找藝術滋養。團結在文聯、書畫家協會的大家庭裏,作家、書畫家及其他門類藝術家,有更充分的機會交流、學習,相互浸染。


       三是苦練功夫,師法前人。板凳要坐十年冷。書畫藝術的基本功,更不是朝夕可得。學習前人經典、苦練基本功,不搞“江湖雜耍”,業已成為大家的共識。劉紹勇最近在書法技法的掌握上大有進步,跟他近幾年來每天十多個小時手不停揮,是有直接關係的。王小明、程浩華在教學過程中,總結經驗,深得二王一路行、草書用筆規律,正是教學相長,相得益彰。黃德軍油畫被何香凝美術館收藏、劉濤等油畫入展2017年武漢市美術年展,也是基於基本功的紮實錘煉。


       四十年改革開放日新月異,四十年黃陂書畫事業也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雨露滋潤而呈現出勃勃生機,書畫新軍隊伍不斷壯大,書畫成果也累累豐枝,書畫積澱了文化、書畫裝點了黃陂、書畫培育了新人、書畫弘揚了正氣。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黃陂的書畫事業也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迎來更加光輝燦爛的明天!(文/付春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