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亚博.apk  > 中國硬壇 
尋訪長征源·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第七次紅色之旅係列報道之二
發表日期:2017-12-01 09:00:53 來源:本站 被閱讀[2697]次


      (亚博科技app /柳長忠、通訊員/雷大輝、攝影/吳代文) 11月29日上午,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第七次紅色之旅代表團,來到於都貢江北岸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館及長征渡口參觀,尋訪當年紅軍長征的足跡。
      於都縣地處江西南部、贛州東部,總麵積2893平方公裏,轄23個鄉鎮352個行政村,縣城駐地貢江鎮。因縣城以北有雩山,取名雩(yu)都。於都是萬裏長征出發地。建立了贛南第一支正規工農武裝、第一塊紅色根據地、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是中央蘇區全紅縣核心縣之一、中央蘇區最後一塊根據地、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南方三年遊擊戰爭起源地、長征精神發源地,為中國革命作出了特殊貢獻和巨大犧牲。1934年10月,中央機關、中央軍委和中央紅軍主力8.6萬人集結於都,開始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裏長征,於都從此作為“地球上的紅飄帶”的起點載入史冊並聞名世界。蘇區時期,於都是籌錢籌糧最積極、出人出力最踴躍、受災受難最深重的縣份之一,25.5萬人口的於都有超過10萬人支前參戰,有67709人參加紅軍,其中在於都集結出發長征的紅軍將士中每五個人就有一個於都人;於都為革命犧牲的有姓名可考的烈士達16336人,其中犧牲在長征路上的烈士達1.1萬人;共走出了16位共和國將軍。



       通過參觀學習,大家紛紛感言:這次來到於都,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紅色曆史教育。
       下午,代表團告別於都,乘車來到尋烏,參觀了《尋烏調查紀念館》。1930年5月,毛澤東同誌為了糾正黨內和紅軍中存在的某些錯誤觀點,進一步了解中國農村的現實狀況,在尋烏開展了為期20多天的社會調查,並寫下了《尋烏調查》和《反對本本主義》兩篇光輝著作。在這兩篇著作裏,毛澤東同誌首次提出了“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科學論斷,第一次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要與中國實際情況相結合的觀點,為我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形成奠定了理論基礎,這也是毛澤東思想開始形成的標誌之一。



       參觀學習後,大家一致認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論斷,非常科學,非常英明。
       晚上,代表團,在尋烏縣舉行了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尋烏宣講會。中國硬筆書協藝術指導、原武警水電部隊政治部主任範淩少將和原北京軍區裝備部部長王大喜少將,以及中國硬筆書協紅色之旅代表團高繼承、崔國強、劉旭光、柳長忠、葉殿迎、趙洪生、歐耀南、婁耀敏、邊景山等代表出席了十九大精神宣講會,尋烏縣人大副主任劉小萍、縣領導鍾傑、縣文聯主席陳曉清及縣書法協會會員50餘人參加了宣講會。



       尋烏縣人大副主席何小萍代表縣委、縣政府致辭,尋烏縣位於江西省東南邊陲,居贛、閩、粵三省交界處,東鄰福建武平縣和廣東平遠縣,南接廣東興寧市、龍川縣,西毗安遠縣、定南縣,北與會昌縣接壤,縣境南北長78公裏,東西寬61公裏,總麵積2311.38平方公裏,境內以山地為主,平均海拔300米,氣候屬亞熱帶季風區,全年四季分明,溫和濕潤。
       代表團代理團長範淩將軍講了話,劉旭光主席緊接著談了從大書法方麵,對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方麵的體會。
       宣講會結束後,書法家們揮毫潑是,結束宣講會精神,寫下了”實事求是"等一幅幅精彩的書法作品。並將張華慶主席寫的"實事求是"當場贈送給縣領導,並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