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全國第三屆硬筆書法家作品展覽初評工作,在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創作培訓中心進行。上午9:00,初評工作正式進行。李冰秘書長主持召開了簡短的評審會,熊潔英監事長就初評工作的流程再一次進行了明確。初評工作將分兩組進行:一組由李冰任組長,高寶玉、頡 林、張 況、崔永權、張 俊評委為成員,監審委員邵建國。評審地點為創培中心大創作室。另一組熊潔英負責,柳長忠、曹心源、徐曉梅、王洪宇為成員,監審朱劍。評審地點創培中心大會議室。兩個小組分工負責,要從來稿稿件中篩選出1000件入圍作品。先分組初選,再進行交叉交換場地,由這一組對另一組淘汰的作品進行重新審核,每一件都不放過,防止遺珠憾事。
評前會議結束以後,監委就負責把全體評委和工作人員的手機收起來。每個小組還配備了四名工作人員。隻見評委圍坐一起,工作人員把來稿作品一件件打開展示給評委看。再由評委發表意見,認為好的作品就留下,說一聲“上”!差的作品就淘汰,一個動作,“下”!工作人員就把作品放在淘汰位置。如此這般,兩個小組的評委都認真而有序地進行著。評審中,如果一件作品多數評委都認為“不行”,有一位評委堅持認為還“可以”,也要暫時留下,放到複評時再裁定。
由於工作量大,幹到下午5:30還有一大堆作品沒有初選,原準備晚飯後休息的,又臨時決定全體評委晚上加班,須把所有初評作品評完,才能休息。於是乎,大家簡單用了工作餐後,又直接來到創培中心,一直幹到晚上9:00才把所有來稿作品挑選完,並把淘汰的作品交叉複審完。
值得一提的是,評審過程中很多花絮特生動特有趣。為了記錄下評審過程中的精彩瞬間,李冰秘書長在總體把握好評審節奏的前提下,還靜悄悄拿起相機去給每位評委拍特寫。熊潔英監事長在和大家幹完書法作品初選後,又和曹心源評委對篆刻、刻字作品進行挑選。柳長忠評委對那些“奇葩”作品往往要點評幾句,感慨少數作者為什麼寫字那麼任性;高寶玉評委雖年逾花甲,評時的精氣神絲毫不減當年;曹心源評委不僅是篆刻名家,而其風趣幽默的評談,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徐曉梅是唯一的女性評委,其評選時表現出來的審美取向、關照傳統的導向令人佩服;張況評委是詩、書“雙棲”高手,評審中始終在尋找書寫自作詩的作品,其對詩歌的理解和對書法的理性把握讓人叫好;頡林評委是當年首都師大書法研修班的學員,其不顯山不露水、埋頭評選的勁頭叫人稱道;崔永權、王洪宇、張俊評委,他們是中青年書法家中的創作高手,評審時表現出的獨到眼光和學術深度讓人折服。邵建國、朱劍兩位監委,在履職的同時,不時也動手搬運、拆展、整理作品;最後,張主席慰問大家的微信“紅包”讓全體評委和工作人員笑嗬嗬地直道謝謝!
評審時間過半,大家發現不少有趣的規律:比如,冊頁作品大多很精彩;毛筆大件作品多半是高手創作;“老幹體”、“仿宋體”、“空心體”、單紙片(A4紙)的作品大都被淘汰;用紙也見高低,凡是用紙顏色雅的作品或伴有特種紙拚接、設計、製作的作品,大多為高手所為。用印更分高下,那些印章與字的風格不相融、印泥不考究(有用辦公印油)、印章平平的作品,大多被淘汰;書寫內容也可窺創作水平。那些寫“床前明月光”的,其創作水平基本難“風光”;那些僅寫“難得糊塗”幾個字的作者,大多沒有搞清楚這是國展,似乎“真糊塗”!
晚上九點,初評工作結束以後,李冰秘書長又召集全體評委,對下一步複評工作進行了討論和研究。至此,10號的初評工作才完美收官。(亚博科技app 柳長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