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電(記者梁捷)30年前,一批喜歡硬筆書法的年輕人,在“寫一手好字,興兩個文明”口號的感召下,自發舉辦了首屆“中國漢字硬筆書法大賽”。30年前的硬筆書法作品7日在北京嘉裏中心重新與觀眾見麵。展覽於16日閉幕。
據組委會秘書長、當年全國漢字硬筆書法大賽組委會主任、中國現代硬筆書法研究會秘書長章健介紹,上個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一大批優秀青年自發組織、誌願發起了一場波及全社會的大型社會活動——《中國漢字硬筆書法大賽》。1985年,以“中國現代硬筆書法研究會”為主的民間團體,自籌資金,自主運營,通過漢字硬筆書法教學師資培訓班,開展硬筆書法電視講座,出版優秀硬筆書法字帖,組織青年硬筆書法交流活動,舉辦各種書體的硬筆書法作品展覽,派出中國硬筆書法代表團赴海外展出交流等,掀開了我國硬筆書法創作的新篇章。
本次展出的作品,全部是30年前的展品,以及當年“硬筆書法活動”的各種獎品與曆史資料。展覽共分四個部分:優秀硬筆書法作品展區、硬筆書法曆史資料展櫃、硬筆書法教學講座、硬筆書法篆刻與書法簽字書法表演。
主辦者為紀念“中國漢字硬筆書法大賽”與“中國現代硬筆書法研究會”30年周年,還精心編著了紀念冊《硬筆》,詳盡回憶了我國硬筆書法興起時的曆史足跡和當年的硬筆書法作品。
章健表示,辦展覽的目的是傳承優秀文化,彰顯民族風範。今天,我們已進入了大數字、雲計算、移動、互聯網時代,重新提起“硬筆”,有其積極意義。30年前,我們用硬筆書法,講述了中國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漢字”是世界上最為偉大的表意文字,一字一意,一目了然。是中華文化的基因,是國學的基礎。寫好中國字是做好中國人的基礎,理解漢字是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根基。寫出一手好字,記錄我們精彩的一生,記錄中國的進步,依然任重道遠。
章健說,今天我們能有幸欣賞這些30年前的優秀硬筆書法作品,完全得益於熱愛中國書法藝術,今年已92歲的自己的母親。當年這些作品從國家博物館展覽撤展後送到家裏,零亂散堆在數十個紙箱中無人問津,而自己出國留學創業20年後回國時發現,30年前的展品,被母親一幅幅細心精裱在巨大的冊頁上,不僅保存完好無損,而且用鋼筆標注了每件作品的出處及作者姓名、職業、年齡,在這一點上,老母親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