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 黃庭堅,1045年生,1105年逝世,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書法家。字魯直,自號山穀道人。治平四年(1067)舉進士,曆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他出蘇軾門下,而與蘇軾齊名,人稱“蘇黃”。擅文章、詩詞,為“江西詩派”之祖。尤工書法。行書得《蘭亭》風韻,然行不及真,草不及行。近人康有為著《廣藝舟雙楫》稱其“行草,雖昂藏鬱拔,而神閑意穠,入門自媚;若其筆法,瘦勁圓通,則自篆來。”《山穀集》自謂:“餘學草書三十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晚得蘇才翁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後又得張長史、僧懷素、高閑墨跡,乃窺筆法之妙。”自成麵目。與蘇軾、蔡襄、米芾稱為“宋四大家”。傳世書跡甚多。主要墨跡有《鬆風閣詩》、《華嚴疏》、《經伏波神祠》、《諸上座》、《李白憶舊遊詩》、《苦筍賦》等。書論有《論近進書》、《論書》。《經伏波神祠詩》,行書墨跡,紙本,46行,每行字數不一,共477字。《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彙考》著錄。原跡現在日本。此詩帖,洋洋數十行,揮灑自如,筆筆精到,氣勢開張,結體舒展,範成大評“山穀晚年書法大成,如此帖毫發無遺恨矣,心手調合,筆墨又如人意。”此帖正是一種心平氣和的境況下的經意之作,具有黃庭堅書法藝術的特點,是黃庭堅晚年的得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