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敬 丁敬, 浙派興起於清代中葉,與皖派一起被稱為清代最主要的兩大流派,其開山祖就是丁敬(1695—1765年)。
丁敬出身於市肆平民,從小就不習科舉,以賣酒為生。然其學問甚好,“於書無所不窺,嗜古耽奇,尤究心金石碑版”,著有《武林金石錄》,而且藏書很多,善於鑒別古器,據說“秦漢銅器,宋元名跡,入手即辨”;善詩文,其所居城南被人稱為“詩國”,著有《硯林詩集》、《龍泓山館詩鈔》;書法則擅長篆隸,繪畫以yabo22官网
、花草見長,所畫梅最“得古趣”;又以篆刻的成就最大,能力挽矯揉造作之風,創造出“古拗哨折”的篆刻風格。丁敬為人孤高耿介,乾隆初年,曾被推舉博學鴻詞而不就,故袁枚尊之為“世外隱君子,人間大布衣”,晚年雖是“學愈老而家愈貧”(汪啟淑語),而真率任情不改。
丁敬在篆刻藝術上的成就,正如晚清魏錫曾所稱“寸鐵三千年,秦漢兼元明”,能廣泛擷取秦漢印章、元明諸家的精華,又力免明人習氣,入古而能出新。我們可具體地從篆法、刀法上來分析他對篆刻藝術發展的貢獻。篆法上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丁敬對漢印文字的認識,他曾有詩曰:
《說文》篆刻自分馳,嵬瑣紛綸衒所知。解得漢人成印處,當知吾語了非私。
在此之前,篆刻家們大都惑於漢印上的繆篆與《說文》中的小篆之間的差異,而丁敬則在詩中明確稱“《說文》、篆刻自分馳”,並抓住繆篆“方平正直”的體勢特征以及“與隸相通”的特點。他的“龍泓館印”、“陸飛起潛”、“心無妄思”、“啟淑私印”“丁敬身印”等印,篆法刪繁就簡,參以隸法,如其中的“水”字旁,多參用隸書三點水的寫法,“無”字寫法則完全借用隸書結體,“啟”字則參用簡體字;印文體勢上則平方正直,方圓互參,頗顯簡古平淡,高古含蓄。這種篆法乃是丁敬所獨得的印學“千五百年不傳之秘”(孔白雲《篆刻入門》),它使丁敬的篆刻最得漢印精神,也成為以後浙派篆刻的主要麵目。
說浙派最得漢印精神,晚清大家黃牧甫早有此感,他在“德彝長壽”印的邊款上稱“《簠齋印集》中‘別部司馬’一印,所以開浙派也”。這類東漢末期的軍方用印在集古印譜中留存很多,印文為標準的繆篆,我們從中可以看出丁敬篆刻風格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