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扶軍
發表日期:2006-10-08 21:34:00
來源:本站原創
被閱讀[5197]次
憐子如何不丈夫——陳扶軍其人其事 |
![]() |
陳扶軍:先後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首都師範大學,研究生學曆。現任蘭州軍區科學文化教育辦公室主任、西安陸軍學院教授。係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發展委員會主任。 扶軍這條漢子,相識恨晚。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出生於陝西扶風的陳扶軍大校,如今頭銜不少,甘肅省書協副主席、西安陸軍學院教授。經曆更是有些傳奇,十七歲就首次辦個展,而立之年在中國美術館辦個展,還曾東渡扶桑講學,然後數年間謝絕所有社會活動和社會兼職,隱姓埋名,韜光養晦,苦練內功,誠不易也。其性格、其誌向、其抱負可見一斑。見賢思齊,我為有此同道而欣喜,對他佩服之至。 幾年前我們於蘭州“首屆敦煌書法節”上相識,並無交道。又於西安八屆國展上相遇,僅隻握手。緣何?人在江湖,各自防範。互不了解,必不冒然訂交。直至數月前,同赴牡丹江鏡泊湖辦展、采風,平素勞頓、羈絆,至此時全無掛礙。赤誠相對,嬉笑、調侃、戲謔,直指本心。同作書、同飲酒、玩撲克數日不息,鬥智鬥勇,痛快之極!又約複至哈爾濱,酒酣耳熱,痛說家史,彼嚨秦腔,餘唱京劇,其樂也甚。縱論古今,口不臧否yabo22官网 ,有血有肉,仗義真誠,真漢子也! 餘素不喜故立新標、劍拔弩張、支離破碎之書,又反感挑眉弄眼、乖張怪異、以小巧勝者流,常以帖學自居,崇自然瀟灑,揚浪漫奔放,不喜熱鬧喧囂,力求與古賢為伴。幾年前扶軍兄曾郵我其書冊,當時覺略油滑,麵貌大眾而未注意。至此次展覽開幕之際,其丈二四言對聯,單字逾二尺,神完氣足,樸拙生動,筆力飽滿勁健,令我心生震撼,刮目相看。當麵致禮,兄謙遜一笑。爾後談及,兄僅雲:少作當廢,唯求日新。 扶軍少時艱苦,但家門書香。年十五參軍便獨闖天下。當夥夫、做豬倌,自治雞毫為筆,說來令人心酸,卻歪打正著,至今熟練掌握雞毫筆特征,往複垂縮,無不如意。扶軍又是幸運的,負笈北上,曾得到舒同、啟功、黃胄、何海霞、尹瘦石、李鐸、歐陽中石、夏湘平、劉勃舒、沈鵬等數十位前輩名家的悉心指導,其眼界漸廣,其意境漸高,其胸懷漸大,其誌亦愈堅矣。 清劉熙載雲:書者,如其學,如其誌,如其才,總之如其人也。陳扶軍在文、史、哲、美典籍中,翻滾摸打幾十年之久,自有其切身之大體會,加上遊曆及閱曆亦廣,其人是老到且足智多謀的,這也與其當過偵察兵有關。是故胸中有山水,故筆下多田園。其小行書時時於樸拙的麵貌下透出一股生動機靈,有漢魏風骨,天真浪漫之際時有出乎法度之外、合乎情理之中的神來之筆。 蘇東坡雲:始知真放本精微。陳扶軍目前書作麵貌較多,但多呈豪放、樸茂一路,雖與涉獵有關,但亦恐有受時風影響之故。我倒擔心扶軍過於追求風格強烈,反會消損本來性情。往往風格強烈的背後,會帶來技術的簡單化與程式化。何增何減,何補益何放棄,當然隻有在摸索中去總結,但有一點必須明白,對古人的敬畏與對個性的追求、創立是同等重要的。這是書法的特性,“不薄今人厚古人”或許規定了書法的難度。有時需水到渠成,有時卻真需要頓悟直超。 作為目前軍旅書家的一員中堅,陳扶軍的影響與責任便不能以單純的書家來要求。陳扶軍給我講起老母,說每到逢年過節,他便要將賺來的錢給老人家數數以博其開心。兄弟姊妹有何困難他都傾囊相助,屢上邊防哨卡為官兵贈字,熱心扶助失學兒童。一談及女兒就眼角潮紅,愛憐之心溢於言表。這是一個傳統的、孝順的、重情義的軍人和讀書人。陳扶軍的書法也是有情的,顧盼自如,散淡中見規整,規整中有生命。所以我希望扶軍兄能一如既往,一往無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