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 蘇軾,1037年生,1101年逝世,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宋代文學家、書畫家。洵之子,轍之兄。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父蘇洵、弟蘇轍以詩文著於世,世稱“三蘇”。仁宗嘉祐3年(1057)進士,累官至端明殿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博學有奇才,不僅散文、詩詞、策論雄視百代,書畫也名重天下。任職期間能改革地方弊政,為民稱頌。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影響很大。書尤工行、楷,其師法“二王”、顏、柳、徐浩、李邕、楊凝式,上追晉宋諸賢,而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得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三人,世稱“宋四大家”。能畫竹,學文同,為湖州竹派之一。傳世書跡甚多,存世主要書跡有《寒食詩帖》、《赤壁賦》、《祭黃幾道文》、《答謝民師論文帖》、《李白二詩》、《醉翁亭記》等。著有《東坡全集》、《東坡題跋》等。《黃州寒食詩帖》,紙本,行書墨跡。五言詩2首。凡17行,每行字數不一,共207字。縱33.5厘米,橫118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彙考》、《墨緣彙觀》、《石渠寶笈》等著錄。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即蘇軾因烏台詩案遭貶曹州期間,詩、文、書、畫的成就進入了一個新的高峰。《黃州寒食詩》是兩首五言長律,書於元豐五年(1082),時東坡46歲。作品代表了蘇軾行、草書的最高成就。此詩貼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中的上乘之作。正如黃庭堅在此帖所寫的跋:“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台筆意,試使東坡複為之,未必及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