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熊碑
發表日期:2006-07-01 03:30:00
來源:中國硬筆書法在線
被閱讀[3369]次
> 曆代書法 > 秦漢書法 劉熊碑
全稱《漢酸棗令劉熊碑》。又名《劉孟陽碑》。北魏酈道元《水經注》雲:“酸棗城(故城在今河南延津縣北十五裏)有縣令《劉孟陽碑》”,是為《劉熊碑))最早記載。此後宋歐陽修《集古錄》、趙明誠《金石錄》相繼著錄,南宋洪適《隸釋》複詳記碑之全文(隻有少數字殘缺),可見此時碑尚未斷毀。據洪氏所記,原碑共二十三行,行三十三字。後碑斷,殘存兩塊。後此兩塊殘石也已不存。1915年金石家顧燮光訪得碑陰殘石一塊,存字八行,計六十三字;殘石側麵有宋人題記。此殘石現存延津縣文化館。
碑主人劉熊,字孟陽,廣陵(今江蘇揚州)海西人。係東漢光武帝劉秀之玄孫,作過酸棗縣令。《劉熊碑》為傳世著名漢碑之一。其結字規矩整飭,用筆流美遒逸,布局疏朗清爽。清翁方綱謂:“是碑隸法實在《華山碑》之上”,殆非過譽。楊守敬跋語亦稱其“古而逸,秀而勁,疏密相間,奇正相生,神明變化,擬於古文。”其刊刻精致,但氣魄稍遜。此碑並無書人姓名。唐詩人王建題此碑雲:“蒼苔埋字土埋龜,風雨銷磨絕妙辭;不向圖經中舊見,無人知是蔡邕碑。”遂致後人多以為蔡邕書,實際是一種附會。此碑近世流傳拓本有三:一為劉鶚舊藏本,整紙未剪,存原碑上段殘石起首十五行,行約十二字,下段殘石末起二十三行,行十七字。曾歸端方,後歸衡永。現藏中國曆史博物館。一為範懋政舊藏本,經剪裱又恢複成整幅大軸,與劉本同為兩殘石合拓。現藏故宮博物院。一為沈樹鏞舊藏本,為原碑下半截殘石托本翻刻本,中華書局曾影印。
上一篇:
趙克禮藝術年表(截止至2024年)
下一篇:
泰山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