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孝琚碑
發表日期:2006-07-01 03:30:00
來源:中國硬筆書法在線
被閱讀[3532]次
> 曆代書法 > 秦漢書法 孟孝琚碑
此碑又名《孟□(左王,右上宀,右中一,右下足)殘碑》。東漢桓帝永壽二年(156)立,縱133厘米, 橫96厘米。碑文存15行,行21字。存雲南昭通第三中學。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九月出土於昭通城南十裏白泥井馬氏舍旁,後移置昭通風池書院。以出土晚,近世方若《校碑隨筆》等始見著錄。若名學者楊守敬、羅振玉、梁啟超、袁丕鈞等先後有考證論述。碑不著立石年月,因文中有“丙申月建臨卯”及“十月癸卯”等語,羅、袁二氏考為西漢成帝河平四年(前25)立。袁氏又說可能為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二年(36)立。姚安由雲龍《定庵題跋》從文風、字體、碑版史等作全麵考察,定為東漢桓帝永壽二年(156)立,此說近是。
《孟孝琚碑》與近年發現的《漢封地刻石》並為雲南存世最早之刻石(後者立於東漢安帝延光四年(125),見孫太初《雲南古代石刻叢考》)。其寬舒方整的結體,圓勁峭拔的用筆,茂密渾穆的布局,恢宏大度的氣勢,頗與《封龍山頌》近似。由雲龍謂:“滇中石刻,兩爨(《爨龍顏》、《爨寶子》)已為邊方生色,更得此碑,距今殆千八百餘年,又駕兩爨而上之,足以征滇省文化輸入之早。”(《定庵題跋》)此碑不但書法高妙,而且是研究文化史的重要實物資料。有整紙初拓及陳榮昌藏拓等傳世。陳氏依文意以為每行上闕七字,並一一點校增補。山東有翻刻本。
上一篇:
趙克禮藝術年表(截止至2024年)
下一篇:
泰山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