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簡史 
白石神君碑
發表日期:2006-07-01 03:30:00 來源:中國硬筆書法在線 被閱讀[1900]次

> 曆代書法 > 秦漢書法 白石神君碑

東漢光和六年(183年)立。16行,行35字。碑原在河北元氏縣西北三十裏封龍山下之蘇莊白石神君廟,後移至縣學。此碑結法方正,字形稍長,用筆清勁,波磔明顯,屬於謹嚴整飭一路。對此碑是否為漢人所書,曆來有爭議,對其書法的評價也不盡同。宋洪適《隸釋》雲:“漢人分隸,固有不工者,或拙或怪,皆有古意。此碑雖布置整齊,略無纖毫漢字氣骨,全與魏晉間碑相若;雖有光和紀年,或後人用舊文再刻者。”清翁方綱認為;“是碑書法專主於方整,在漢隸中為最潔齊者。然風骨遒勁,似尤在《校官碑》隸法之上,不得以其近似六朗、唐人而概疑之。”萬經《分隸偶存》以碑未有慕容前燕元璽三年(354)題記,也認為“元璽去光和百七十餘年,中間未必重刻。若元璽以後人,又必不肯並題名字摹之也。”郭尚先《芳堅館題跋》說:“《白石神君碑》有疑為漢碑而後人重勒者,然觀程疵書,清勁簡遠,則此碑斷非晉人所為。漢人書原非一體可盡,即此碑結法,要自謹嚴也。”楊守敬跋雲:“……餘按此碑在漢隸中誠為最下者,然亦安知非魏晉濫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