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簡史 
尹宙碑
發表日期:2006-07-01 03:30:00 來源:中國硬筆書法在線 被閱讀[1914]次

> 曆代書法 > 秦漢書法 尹宙碑

全稱《漢豫州從事尹宙碑》。東漢熹平六年(177年)四月立。192廈米。橫89.6厘米。14行。行27字。存河南鄢陵縣。額篆書僅存“從銘”二字。元皇慶元年(1312)正月,汴梁路(今河南)鄢陵縣達魯花赤阿巴赤,以重修孔子廟廣求石材,於洧川(今河南洧川縣境)發現此石,後移至鄢陵孔廟內。不知何時又沒入士中。明嘉靖十七年(1538),一說萬曆間(1573~1619),因棺水泛漲,岸崩而重出,複遷回鄢陵孔廟。今廟已改為縣立第二中學。碑陰有元皇慶三年題記。碑主人尹宙,字周南,河南潁川人。博通經傳,官至豫州(治在今安徽毫縣)從事。熹平六年四月己卯卒,終年六十二歲。《尹宙碑》結體內緊外拓,筆畫細瘦圓健,體勢近似楷書,元明以來書家多稱之。清王澍評其書雲:“漢人隸書,每碑各自一格,莫有同者,大約多以古勁方拙為尚,獨《尹宙碑》筆法圓健,於楷為近。”(《虛舟題跋》)後世每多以此碑與《孔宙碑》並稱“二宙”。清翁方綱《兩漢金石記》謂:“(《尹宙》)碑字較諸碑稍大,而衝和有度,正與《孔宙碑》可同玩之。”郭尚先雖以為《尹宙》比《孔宙》“不及遠甚”,但他臨寫“二宙”時,仍說“筆下覺有秦篆氣”,並說《尹宙》“其神逸固不及《史晨》、《韓勑》諸石,而圓到整麗,要非魏人所能仿佛。”(《芳堅館題跋》)至乾隆時,全碑仍一字不缺。其後拓本,泐字漸多。

此碑書法筆法圓健,與楷相近。古代書家給以較高的評價,“無一字不生動,無一字不規矩”,《尹宙碑》是漢隸高峰期的碑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