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簡史 
衡方碑
發表日期:2006-07-01 03:30:00 來源:中國硬筆書法在線 被閱讀[2645]次

> 曆代書法 > 秦漢書法 衡方碑

全稱《漢衛尉卿衡府君碑》。東漢建寧元年(168年)九月立,隸書。20行,行36字。藏山東泰安岱廟。碑陰存題名二列,字甚漫漶。碑額陽文隸書“漢故衛尉卿衡府君之碑”二行十字,二行之間有豎格線。碑原在山東漢上縣西南十五裏郭家樓前,清雍正八年汶水泛濫,碑陷臥,後重立。

碑主人衡方,字興祖。官至京兆尹、兵步校尉,有政績。門生故吏朱登等乃鐫石以頌其功德。碑文末行有兩行小字:“門生平原樂陵朱登字仲希書。”翁方綱氏以為朱登是書碑人。此碑自宋歐陽修以來,迭經著錄,為著名漢碑之一。碑字結體寬博,筆畫肥厚古拙,方圓兼備,風致高雅,體勢雄偉。在章法布白上,行密格滿,與《史晨》、《曹全》相異趣。碑額陽文隸書,尤有氣魄,結體嚴整,筆畫圓勁,看似平正而神采飛動。清翁方綱稱:“是碑書體寬綽,而闊密處不甚留隙地,似開後來顏魯公正書之漸矣。……蓋其書勢在《景君》、《鄭固》二碑間也。”(《兩漢金石記》)清姚華《弗堂類稿》跋此碑雲:“《景君》高古,惟勢甚嚴整,不若《衡方》之變化於平正,從嚴整中出險峻。”何紹基稱其“方古中有倔強氣”。此碑對後世的影響很大。楊守敬說《衡方碑》“古健豐腴,北齊人書多從此出”。從唐代顏真卿的書法亦可窺見其流風所及。清代中後期,提倡漢隸和北碑,書風大變,著名書法家伊秉綬學《衡方》,深得其神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