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簡史 
杜牧 張好好詩
發表日期:2006-07-01 02:25:00 來源:中國硬筆書法在線 被閱讀[1356]次

> 隋唐書法 杜牧 張好好詩

完整圖

《張好好詩並序》杜牧詩書,書寫於835年,紙本墨跡,行書,縱28.2厘米 ,橫162厘米,麻紙四接,四十八行,每行八字不等,卷前有宋徽宗趙佶書簽“唐杜牧張好好詩”,並鈐有宋徽宗的諸璽印,保存著當時內府裝潢式樣。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卷內容為五言古詩書,是為歌妓張好好而作,杜牧較多地接觸到一些封建社會中的下層婦女——歌女和舞女,了解和熟悉她們的辛酸遭遇。張好好容顏嬌美,流落風塵,杜牧的《張好好詩》敘述歌妓張好好得不幸遭遇和作者“感舊傷懷。”書法雄健姿媚,筆勢飛動,深得六朝人遺風,更與其詩文相表裏。《宣和書譜》一書評杜牧書法:“氣格雄健,與文章相表裏”,杜牧詩文、書法有統一的風格。《宣和書譜》、《悅生所藏書畫別錄》、《平生壯觀》、《大觀錄》、《吳越所見書畫錄》、《石渠寶笈·初編》等書著錄。刻本有《戲鴻堂帖》、《秋碧堂帖》等。

《張好好詩並序》墨寶,曾遞藏於宋賈似道、明項元汴、張孝思、清梁清標等人,乾隆年間入藏內府。該卷曾被清遜帝溥儀攜出宮外,流散民間後歸張伯駒所有。1956年張伯駒先生將其捐贈政府,此珍貴文物重為故宮博物院收藏。

杜牧《遣懷》詩有句雲:“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後《揚州夢》劇本以此命意,著意渲染,牽合杜牧與名奴張好好的一段風流韻事。《張好好詩》詩載杜牧《樊川集》中。

附杜牧:張好好詩並序

牧太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來樂籍中。後一歲,公移鎮宣城,複置好好於宣城籍中。後二歲,為沈著作述師,以雙鬟納之。後二歲,於洛陽東城,重睹好好,感舊傷懷,故題詩贈之。

君為豫章姝,十三才有餘。翠茁鳳生尾,丹葉蓮含跗。
高閣倚天半,章江聯碧虛。此地試君唱,特使華筵鋪。
主公顧四座,始訝來踟躕。吳娃起引讚,低徊映長裾。
雙鬟可高下,才過青羅襦。盼盼乍垂袖,一聲雛鳳呼。
繁弦迸關紐,塞管裂圓蘆。眾音不能逐,嫋嫋穿雲衢。
主公再三歎,謂言天下殊。贈之天馬錦,副以水犀梳。
龍沙看秋浪,明月遊東湖。自此每相見,三日已為疏。
玉質隨月滿,豔態逐春舒。絳唇漸輕巧,雲步轉虛徐。
旌旆忽東下,笙歌隨舳艫。霜凋謝樓樹,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塵土,樽前極歡娛。飄然集仙客,諷賦欺相如。
聘之碧瑤佩,載以紫雲車。洞閉水聲遠,月高蟾影孤。
爾來未幾歲,散盡高陽徒。洛城重相見,婥婥為當壚。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須?朋遊今在否?落拓更能無?
門館慟哭後,水雲秋景初。斜日掛衰柳,涼風生座隅。
灑盡滿襟淚,短歌聊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