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簡史 
李邕 嶽麓寺碑
發表日期:2006-07-01 02:25:00 來源:中國硬筆書法在線 被閱讀[2082]次

> 隋唐書法 李邕 嶽麓寺碑 

《嶽麓寺碑》,唐代李邕撰文並書的碑刻,體兼行、楷。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立。碑高2.7米,寬1.35米, 文共二十八行,滿行五十六字,共1413字。圓頂上飾有龍紋浮雕,上有陽文篆書“麓山寺碑”四字。碑左和右下方有損缺。碑側刻有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的正書陰刻題名“元豐庚申元日同廣惠道人來襄陽米黻”字樣,“元豐庚申”即公元1080年。碑現在長沙嶽麓山公園內。

《麓山寺碑》 是李邕存世書跡代表作,李邕一生書寫過的眾多碑銘,以麓山寺碑最為精美,該碑筆力凝重雄健,氣勢縱橫,如五嶽之不可撼。運筆博采魏晉及北朝諸家之長,結體縱橫相宜,筆法剛柔並施,章法參差錯落,行雲流水,化柔為剛之美。北宋黃庭堅評其:“字勢豪逸,真複奇崛,所恨功務太深耳,少令功拙相半,使子敬複生, 不過如此。” 清孫承澤:“《嶽麓寺碑》雖已殘剝,然其鋒穎尚淩厲不可一世。北海奇人,故所書爾爾。昔俞仲蔚謂此碑勝《雲麾》,必有所見也。北海書宋初人不甚重之,至蘇、米而稍襲其法;又至趙文敏,每作大書,看意以擬之矣。”(《庚子消夏記》)後起書法大師,如蘇、米芾、趙孟俯等都沿襲其法。

《麓山寺碑》 軼傳“黃仙鶴刻”,黃仙鶴即李邕刻,黃仙鶴為李邕的化名。由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篆刻家李邕撰文、書寫、並鐫刻,且此碑的文采、書法、刻工都精湛獨到,所以人們又稱它“三絕碑”。

傳世北宋拓本有故宮博物館藏本、趙聲伯藏本、蘇州博物館藏本。曆代出版《麓山寺碑》碑帖甚多,國家文物出版社1984年曾出版《唐李邕書麓山寺碑》,以北京市文物商店藏宋拓本為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