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世臣·藝舟雙楫-曆代書法理論
發表日期:2006-06-30 22:58:00
來源:中國硬筆書法在線
被閱讀[1208]次
包世臣·藝舟雙楫
書藝始於指法,終於行間。
問:先生嚐雲:“道蘇須汰爛漫,由董宜避凋疏。”爛漫、凋疏。章法中事乎?筆法中事乎?汰之。避之。從何處著手?
爛漫、凋疏。見於章法而源於筆法。花到十分爛漫者,菁化內幅,而顏色外褪也;草木秋深,葉凋而枝疏者,以生意內凝,而生氣外蔽也。書之爛漫,由於力弱,筆不能攝墨,指不能伏筆,任意出之,故凋疏之態在幅首尤甚。汰之,避之,唯在練筆。筆中實測積成字,累成行,成行,而氣皆滿,氣滿則二弊去矣。
用筆之法,見於畫之兩端,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斷不可企及者,則在畫之中截。蓋兩端出入操縱之故,尚有跡象可尋;其中截之所以豐而不怯。之前而不空者。非骨勢油達,不能幸致。更有以兩端雄肆而彌使中截空怯者,試取古帖橫直畫,隸其兩端而玩其中截,則人共見矣。
北碑體多旁出,《鄭文公碑》字獨真正,而篆勢。分韻,草情畢具。其中布白本《乙瑛》、畫本《石鼓》,與草同源,故自署曰草篆,不言分者,體近易見。以《中明壇》題欲。《雲峰山五言》驗之,為中嶽物生無疑,碑稱其“才冠秘穎,研圖注篆。”不虛耳。
北碑字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多變態;唐人書無定勢,而出之矜持,故形楹刻。
上一篇:
趙克禮藝術年表(截止至2024年)
下一篇:
歐陽修·六一論書-曆代書法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