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訪談 
訪談言恭達 書法藝術不是純粹的筆墨遊戲
發表日期:2015-07-23 10:23:00 來源:亚博科技app 被閱讀[2665]次
       談到言恭達,很多人會說“哦,大書法家”;但在了解他的身邊人眼裏,他更是一位“思想者”。近日,人民日報刊登他的《中國書壇需要心靈建設》長文,一石激起千層浪,幾十家網站轉載,《中國藝術報》、《書法報》、《人民政協報》等各大報刊全文轉載。一向給人“謙謙君子”印象的言恭達先生此文可謂處處可見犀利之詞,近日,在接受揚子晚報記者專訪時他再次呼喚書壇的文化信仰和文化敬畏,“中國書法應該有它的社會尊嚴與高貴精神”。

       記者:言先生好!您的《中國書壇需要心靈建設》最近很火,眼下的書壇熱氣騰騰、高歌猛進,您這篇長文更像是一帖清醒劑。為什麼要寫這樣一篇文章呢?
  言恭達:10月15日,習近平主席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對此我深有感觸。“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單純感官娛樂不等於精神快樂”可謂一針見血,呼應書壇現狀,30多年來的“書法熱”看起來繁榮,但其實存在不少問題——比如有的作品內容顛覆價值觀、低俗作品數量替代質量、無序熱度替代了藝術的精神高度,“娛樂——時尚”替代了書法藝術本應有的引導功能。書壇現在的浮躁和娛樂傾向必須重視。
  記者:那麼,您對“全民書法”怎麼看?
  言恭達:對於“概念觀點”的提法,我一向是很慎重的,“全民書法”應該是好事,它展現了中華民族千年以來生活方式的傳承。現在的問題,還是我那篇文字裏的觀點,我認為社會浮躁的文化生態導致了藝術精神的平庸,好像每人拿起毛筆揮毫就成書法家了。我們知道書法是寂寞之道,這是一門孤獨的藝術、靜觀的文化。
  我們鼓勵大家拿起毛筆,在互聯網鍵盤時代,重新體會我們民族傳統的書寫方式,尋求心靈的安頓。但是要避免娛樂化、時尚化、功利化。不要以“全民書法”為口號,揮筆寫字成商品。一切為了錢,做市場的奴隸。有些人依靠名人光環、行業地位等,讓書法進入了“財富圍城”,作品不求藝術價值,但恰恰炒作價格!依靠炒作、媚俗來取悅於人,最後賣多少錢成了藝術唯一的衡量標準,這才是最讓人痛心的。
  藝術家不能隻想“銀子”、隻求位子,困在財富圍城之中,最後以自我為中心,為人民幣而藝術,放棄了應有的社會擔當!
  記者:您更推崇儒家的入世精神?
  言恭達(笑):我是言偃後代,家學淵源,自然更推崇儒家精神。作為一個書法家,不能單純遵循書藝的技法層麵,而應進入道的層麵、精神的層麵,也必然要有大社會的視野,以文字內容為載體來體現作者對時代的感恩、對生活的感悟、對民生的感知,為人民而創作。除了技法層麵達到一定高度,寫什麼、如何寫、表達什麼,都是我們要認真思考的。
  記者:就在剛剛過去的12月5日國際誌願者日,您向南京市政府捐贈書法作品《言恭達書習近平主席給南京青奧會誌願者一封信大草長卷》,這幅長19米、寬0.7米的書法作品雅正、格高。以白話文入大草書法在之前鮮有人做過,而對您來說卻已不是第一次,而且每次“動作”都震動書壇。請問您接下來還會繼續這樣的“時代書寫”嗎?
        言恭達:我們要承擔起反映時代積累經典的責任,否則,將來回看這個時代會是蒼白的。白話文入大草書之前確實沒人這樣做過,而我第一次完成這種“大題材”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所書的何振梁先生在申奧時的陳述演講。從構思到創作,完成了《我的中國心》這幅17米大草長卷,長卷現將收藏於國家奧林匹克博物館。
  2010年上海世博會也是件影響世界的“大事”。我一直在想該寫點什麼,後來選書了胡錦濤主席在貴賓宴會上作的祝酒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如今這幅25米大草長卷為國家博物館收藏。
  2011年為了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和辛亥革命百年,我書寫了目前為止最長的長卷《世紀脊梁———推動二十世紀中國曆史進程yabo22官网 詩抄》,當年APEC期間,代表我們國家在夏威夷大學文化論壇展出。
  2012年倫敦奧運會期間的“創意城市倫敦美術大會”上,在76個國家,500多位畫家中,我是受邀出席唯一的中國書法藝術家,我當時創作的15米大草長卷是顧拜旦先生的《體育頌》。
  2013年,我所作的16米《時代抒懷——言恭達自作詩大草長卷》,書寫了我作為書家對時代對生活的感懷。
  今年的《言恭達書習近平主席給南京青奧會誌願者一封信大草長卷》是我的第六個長卷。我繼續深化在技法、氣格上解決白話文入書法的節奏韻律問題。這與一般意義上書寫唐詩宋詞有很大不同,更具獨特的現實意義與文化價值。為時代書寫,我會繼續下去。
  我覺得書法藝術不是純粹的筆墨藝術,文以載道,應該表現道的精神,表現時代、國家、中華民族的精神。
記者:但是流傳下來的很多名帖,也是家長裏短的生活記錄,並不都是宏大敘事的。比如《肚痛帖》。
  言恭達:應該看到最有影響力的中國書法三大名帖《蘭亭序》、《祭侄稿》、《寒食帖》,除了書法藝術技巧的高超之外,通過作者書寫的情感表達反映出當時深刻的社會背景與人文情愫。千百年來大家為什麼把書法看那麼高?因為漢字的藝術化同時表達著作者深藏的情感要素,承載著深刻的時代內涵。
  記者:出身在文化世家、且身為言子84代裔孫,您也戀古,尊奉經典,常以書法與“古人”對話。現在很多書法家看上去一心“崇古”,所以很多經典詩詞被一再書寫,您對此如何評價?
  言恭達:古代詩詞及名篇當然是我們的文化精粹,閱讀和書寫當然是好事。我也寫唐詩宋詞,但我要說的是,我們今天的書家不應該隻是抄錄唐詩宋詞。身為當代的書法家,就應該寫出這個時代的“中國氣派、中國風格、中國精神”的精品。我說過,“春眠不覺曉”能寫多少年?自作詩文應該是書家提升自身文化修養和審美水準的必修課。書家藝術修養不夠,隻能靠“抄”詩,這是悲哀的。
  記者:能講講您開辦的明園文化大講堂嗎?聽說影響力很大。
  言恭達:從今年3月開始,我在伯利茲明園推出以中國書法創作審美為主旨的高研班,一年24講,現在已開17講。這是由東南大學中國書法研究院和省公務員書協主辦,言恭達文化基金會倡導和資助的純公益文化活動,省、市、各部委辦局八十多位領導幹部來參加,主要目的是提高公務員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並不是以單一技法作為教研重點,而是將書法藝術進入書法文化的理念來認識。我一開始做的兩講《當代中國書法審美自覺的哲學思考》、《全球化語境下中國書法藝術審美轉型與核心價值的構建》,很多領導同誌聽了後表示這真正揭示了書法的內質。
  記者:但是最近,民間有很強烈的一種呼聲,就是領導幹部請退出書界。
  言恭達:嗯,這個問題當下很敏感。我的看法是,要求行政領導退出書協的領導崗位,這是按照當前中央有關文件精神規定,這並不意味著領導幹部不寫書法。讓更多的領導幹部學習書法是件大好事,是當下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的標誌之一。這幾年來,領導幹部寫字畫畫同樣也引領著中華民族生活方式的傳承,他們不同程度地用各自優勢推進了各省市的書法事業建設。比如江蘇省教育廳的幾位領導,他們都在很認真地學習書法,他們同樣很重視中小學的書法教育。
  當然,各界領導幹部應該以平常心按藝術規律來學習書法,不要浮躁,急著去爭當書法家。我期待大家在學習書法時,追求精神的高度,真正無愧於時代的“文化身份”。所謂“文化身份”,書家要有社會擔當,要有從技巧中化出來的藝術思想。我一直堅持“從小技進入大道,從小我進入大我,從小文化進入大文化”,我所追求的不是自娛自樂,不是玩藝術,而是從社會文化學高度的大思維、大情懷、大格局、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