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裏追夢人——青年書法藝術家宋穎軼事
發表日期:2015-06-10 19:08:00
來源:湖南省硬筆書協
被閱讀[2965]次
回顧宋穎的成長過程,我們就能清楚的了解他為什麼能在湖南硬筆書法界有這樣大的影響與號召力,又是什麼讓他有投身書法藝術的激情與動力?宋穎出生在澧陽平原一方富饒的沃土城頭山,城頭山是農耕文化發源地,那裏有獨特的人文史觀與文化底蘊。他成長在這裏,這裏的土地養育了他,這裏的文化滋潤了他。他從小生活在農村,天然的自然景觀喚醒了幼小的他心中對藝術的向往,他從小就喜歡寫寫畫畫。雖然家境不十分富裕,但父母努力支持他這唯一的愛好,讓他自小就沉浸在筆墨紙硯的世界,每日堅持勤寫勤練,這一習慣一堅持就是幾十年。小學時他便已遍臨顏柳歐諸貼,打下極為牢固的楷書底子,稍長遍習王,尤喜米。早在十幾歲時,就在《中國鋼筆書法》雜誌發表作品和文章,從而受到王羲之後人、著名書法家王正良老師的關注,進而受其指導。中學時代,他登門拜訪湖南崔國強、何滿宗二大書法家,在二位老師悉心的指導下,他的書法水平進步極快。中專畢業後,宋穎放棄了在縣企業工作的機會,回村支部工作、紮根農村,從村農電員到出納、委員、副主任、副書記、村主任一直到村支部書記,一步一個腳印,最後成長為縣城社區的總支書記,前幾年,又通過了省委組織部在社區書記中招錄公務員的考試,以全市筆試、麵試第一的成績被錄用為國家公務員。無論職業的道路怎麼走,他始終將書法當成他隨身攜帶的行囊,從沒在任何情形下鬆懈過對書法藝術的追求。2009年,他被當選為常德市硬筆書法家協會主席,開創了我省地州市主席最年輕的先河。這些年,他除了自己勤耕不綴,其所帶領的團隊也經常受到國家、省協會的表彰,常德在他的帶領下一度是獲獎最多的地州市協會。宋穎本人也連續3年榮獲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授予的協會工作和組織工作先進個人,是中國硬協表彰的第一批“全國優秀中青年硬筆書法家”。在多年的曆練與學習中,他的作品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多次在全國重大賽選中獲獎,也深受廣大書法愛好者的喜歡。他作為一名公務員,用大量的業務時間帶領和推動一個地州市協會的發展是極其艱難的,可以說,他與團隊的工作意義已遠遠超出了書法本身的意義,因為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繼承和發揚了中國文化的傳統精髓,帶動引領了整個常德及至湖南地區的書法風行。他主編的《柳城墨韻作品集》,收錄了所有常德籍在外部省、廳級領導的書法作品,全麵展示沅澧文風,被時任常德市委書記武吉海稱為“常德文化又一名片”。2011年省協會成立公務員書法委員會,宋穎又挑重擔,擔任主任,開展了一係列紮實而有效的活動,尤其是市直機關單位、學校舉辦的“公務員書法”講堂深受好評與讚譽,省委組織部副部長、人社廳廳長彭崇穀曾對此大加讚賞。
書法藝術的作用是無限的,他不僅陶冶情操,豐富人的思想,更重要是推動社會文化傳承。這些年來,宋穎邊務實工作,邊勤奮創作,同時積極推動普及書法藝術,受到了書法界人士與社會的一直好評。他堅持不辦班、不收費,堅持服務公共文化,不向商權獻媚,做到自身高貴、清心寡欲,他為協會的發展盡到了最大的努力。
目前常德市已有13位中國硬協會員,省硬協會理事、會員21人,2015年3月宋穎又被中國硬筆書法協會補選為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民族文字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實在是可喜可賀啊,團隊裏有了一批有影響的書法家,尤其是他的副主席邵啟平,2014年榮獲中國書協最高獎“蘭亭獎”,為我省實現了零的突破。這是常德的驕傲,也是湖南的驕傲。
俗話說:“常用的鑰匙最光亮”,這些年宋穎就像一把最普通的鑰匙,來來去去始終行走在開啟藝術大門的途中,一直追逐夢想,他的夢想可能是桃花源裏遺篇文風、可能是沅澧文化的崛起、更加可能是為弘揚湖湘文化,打造文化湘軍做出積極的貢獻,他滿足的一定不是一扇門後的世界,而是一扇又一扇門後的精彩。我衷心祝福他在藝術的道路上越行路越寬,越行越風景無限。
(作者李付飛,係湖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
宋穎作品:藝海泛舟
宋穎作品:硬筆行書
【yabo22官网 藝術簡曆】
宋 穎,公務員、現供職於常德市委某機關。現為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民族文字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湖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主席團成員、公務員書法委員會主任,常德市硬筆書法家協會主席、市書法家協會硬筆委員會主任,湖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城頭山農耕文化研究會理事。
九十年代初受教於崔國強先生,後得龐中華、王正良、何滿宗先生指點,書法軟硬雙修,多次在全國獲獎入展,其書法藝術事跡被眾多新聞、網絡媒體及網站專版專欄予以報導,曾當選首屆“湖南十大硬筆書法明星”,授予“全國優秀中青年硬筆書法家”稱號,評為“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先進個人”。工作之餘,投身書法藝術組織活動,為推進湖南書法藝術事業做出積極貢獻,尤其是常德本土地方文化建設、傳播、推動上貢獻重大。
上一篇:
海一樣深情/蔡和
下一篇:
蘇士澍:加強青少年書法書寫教育不容遲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