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法理論 > 訪談 
鄭曉華:讓書法成為文化交流的生動名片
發表日期:2014-11-20 20:23:00 來源:中新網 被閱讀[2339]次

        中新網北京11月20日電(記者 馬海燕)走進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書法教室,映入眼簾的是滿牆的書法作品。再仔細一看,全是老外寫的。

        該校藝術學院書法專業教授鄭曉華正在整理外籍學生的選課作業。每年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通過或短或長的學習,正成為中國書法的傳遞者,他們把自己喜歡的書法帶到了世界各地。

        2009年開始,人民大學參照世界著名大學慣例,麵向全球開設為期一個月的暑期國際小學期,供世界各國大學科研機構學生選修。2010年開始,藝術學院開設用英文教學的書法普及課程《中國書法入門》。當年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28名海外學生前來參加暑期小學期學習,書法就是頗受國際學生青睞的課程之一。

        這幾年,人民大學國際書法班影響越來越大,選課的學生越來越多。三周32課時的學習,如何讓不通漢語的外國人在較短時間內掌握一定的書法技巧?鄭曉華將書法教學的起點設定在早期的漢字“圖畫字”,以早期先民的造字故事和漢字的圖形美為跨文化書法教學的橋梁。同時,他把學生帶到故事的發生地去,甘肅崆峒山、山東曲阜、浙江縉雲,吸引國際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興趣。

鄭曉華說,在西方藝術體係內,沒有和中國書法對等的藝術門類,通過書法展示中國文化有獨特優勢。從某種程度上說,它比其他任何藝術都更能代表中國。所以,近五年人大藝術學院書法專業投入相當精力做國際傳播。

        作為當代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門下的首屆書法博士,鄭曉華除了技藝上頗得老師真傳,更從先生那兒學到了對文化傳承與弘揚書法藝術的執著。除了“請進來”,還要“走出去”,近幾年,他不斷去國外辦展,向西方推介中國書法。

        今年1月去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10月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鄭曉華把自己的展覽命名為“翰墨中華·從書法看中國”。對於這樣一個宏大主題,他不願意像書法家通常所做,隻是抄寫一些詩文展覽,而是通過特定的書寫內容設計、英語演講、現場示範,並讓西方受眾親自實踐,體驗書法藝術的魅力。

        作為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首次舉辦的書法展,鄭曉華這次展覽長達三個月。“仁義禮智信”等傳統價值觀和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同時展出。所有作品翻譯英文,編印畫冊,方便西方觀眾理解。

        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鄭曉華還應邀為選修中文課程的聯合國外交官和雇員上了一堂書法啟蒙課。他從最基本的運筆技術入手,讓許多從沒摸過毛筆的人在短暫培訓後即能寫出具有一定美感的漢字。

        鄭曉華發現,十年前去西方大學做書法講座,往往華人來得多,洋人寥寥無幾,現在洋麵孔多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和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不斷努力,使得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外國人越來越多,但仍未形成對主流的影響,因此,還需要做大量推廣介紹工作。他希望書法成為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張生動名片。